这一次,赵俊臣的后续计划并不复杂,只是准备通过舆论与流言,将德庆皇帝的心思透漏出去。
可以预见,无论是德庆皇帝为了太子朱和堉的声望而诬陷一位有口皆碑的清官,还是德庆皇帝为了扩张皇权而准备将“巨额财产来历不明”定为一项罪名,这些事情一旦透漏出去,都必然会引起朝堂里的轩然大波!
到那个时候,不仅德庆皇帝与太子朱和堉的声望威信会受到损失,德庆皇帝为了平息朝堂里的混乱,恐怕也会对百官做出一些让步,到那个时候,皇权不仅无法增长,反而会出现些许衰退!
不过,究竟应该如何将这些消息透漏出去,并且不让德庆皇帝怀疑自己,却让赵俊臣费了不少心思。
最终,赵俊臣决定把这些消息透漏给某些“太子党”官员,并通过“太子党”官员之口,将这些事情宣扬出去——反正“太子党”官员大都嘴巴不严,根本守不住任何秘密。
而且,今天礼部侍郎鲍文杰对于德庆皇帝的决定十分不满,甚至还将这些不满表现在脸上,赵俊臣通过“太子党”官员将这些事情透漏出去之后,鲍文杰正是一位天然的背黑锅人选,到时候德庆皇帝也不会怀疑赵俊臣的立场。
拿定主意之后,赵俊臣就开始给京城写信了,将自己的诸般谋划详细解释给方茹知道,赵俊臣相信方茹一定会将这件事办妥当的。
而就在赵俊臣刚刚把信写完之后,许庆彦突然推门而入,向赵俊臣禀报道:“少爷,陈芷容陈小姐求见。”
……
ps:第二更!
……
。
……
……
从古至今、无论中外,在王朝变幻、皇位更迭之间,既有许多勤政爱民的帝王最终成为了亡国之君,也有许多嬉戏怠政的皇帝开创了承平之世,类似的情况并不罕见,仅只是明朝就有好几个相关例子。
由此可见,皇帝的圣明与昏聩,在许多时候其实并不会影响天下大势。
为何?
原因有很多,有时势原因、有历史原因、但更多的还是人为原因!
皇帝终究只是皇帝,虽然是高高在上,但也是孤家寡人,他的政策、想法、观念,必须在臣子们的辅佐下才能实现。
再是如何圣明的皇帝,若手下官员尽是些尸位素餐之辈,那么本应该造福百姓的善政最终也会成为祸国殃民的恶政!
同样,再是如何昏聩的帝王,若得到良臣辅佐,那么祸乱江山的恶政最后也同样会变成泽被万民的善政!
说到底,在许多时候,臣子要比皇帝重要,执行政策的人也要比政策本身重要!
所以,赵俊臣从不介意向德庆皇帝献策献计,每当德庆皇帝遇到困难的时候,赵俊臣也总是会尽心尽力的提出一些“善策”、“良策”,这些“善策”、“良策”看似完全为德庆皇帝考虑,其中有许多甚至会损害赵俊臣自己的利益,但赵俊臣却从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