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人,身份来历各不相同,有人是青年书生,有人是乡村耆老、有人是壮年大汉,其中,带领河上村百姓围堵沧浪亭的秀才王博才也赫然在列!
这些人皆是各自村里的魁首人物,百姓们今天之所以会围堵沧浪亭,也皆是因为他们的推波助澜、暗中操控。
在各自村里,这几人皆是声望颇高、受人尊敬,但此时在民居之中,他们则皆是神色恭敬、垂手听训。
向他们训话的人,是一位神色威严的壮年男子,此人虽然是穿着寻常,但他的举手抬足之间,却自有一股杀伐果断的威慑力。
“今天的事情,各位都办的不错,将百姓们聚拢到了起来,我心甚喜!不过,如今大戏不过是刚刚开幕,一切都只是开始罢了,各位一定要再接再厉,不可掉以轻心,绝不能让百姓们散去,要继续围堵沧浪亭,将声势造起来!在百姓们围堵沧浪亭期间,一切吃喝用度,我皆已是准备完善,各位全都不必操心,只要继续鼓动百姓们的情绪就好!”
顿了顿后,壮年男子又说道:“若是……各位可以将百姓们的情绪完全鼓动起来,甚至引导他们冲击沧浪亭,并且引来苏州官府的干预,那么各位的任务也就算是完成了!……不必担心苏州官府的干预,也不必惧怕苏州官府会找各位的麻烦,各位一定要记住,在这件事情上,各位的后台,远远要比苏州官府更硬更强!待事成之后,各位的好处,也要远远超乎想象!”
说话之间,壮年男子猛地一挥手,带动了衣衫晃动。
衣衫晃动之间,壮年男子所佩戴的腰牌转瞬即逝。
在这块腰牌上面,隐约可以见到三个金字——“锦衣卫”!
……
ps:恩,第二更!
……
。
……
……
这一天,千余名百姓毫无预兆的突然出现,皆是倭寇之乱的受害者,他们将沧浪亭围得水泄不通,一时间,南禅寺的僧人与信徒们皆是进出不得。
不过,围堵沧浪亭的百姓虽然人数巨多,但传闻德庆皇帝如今就暂住在沧浪亭内,所以百姓们也不敢造次,只是黑压压的跪成一片,或是大哭、或是哀求、或是申诉,纷纷请求德庆皇帝为他们作主,如此一来,形势倒也没有失控。
但就算是这样,却也足以让南禅寺的主持慧宝大师手忙脚乱、慌成一片了。
慧宝完全想不明白,德庆皇帝曾经暂住沧浪亭的消息,究竟是谁传出去的?竟是引来千余名百姓围堵沧浪亭,要求见皇上、告御状!
偏偏,传出去的消息又是半真半假、不尽不实,德庆皇帝明明已经于昨日离开了沧浪亭、前往拙政园暂住了,但百姓们却以为德庆皇帝依然住在沧浪亭内,无论南禅寺的僧人们如何劝说解释,他们都不肯离去,非要见皇帝不可。
最重要的是,在德庆皇帝离开之前,赵俊臣曾刻意叮嘱过,要求慧宝绝不能透漏任何关于德庆皇帝的消息,这样一来,南禅寺的僧人们在劝说解释的时候,言辞难免有些暧昧含糊,围堵沧浪亭的百姓们听到这些解释与劝说之后,反倒是愈加确信德庆皇帝如今就住在沧浪亭之内了,也就愈加不肯离去了。
眼看着形势越来越严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失控——若是让千余名情绪激动的百姓冲击了寺庙,那后果可不是闹着完的!——慧宝自然是心情焦躁、坐立不安。
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百姓们围堵了沧浪亭一整天时间,又再一次劝说解释无果之后,慧宝终于是彻底绝望了,只好召集了一些精明老道的僧人,一同商讨对策。
……
“现在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形势失控,你们可有良策解难?”
该夜,大雄宝殿之中,慧宝已是彻底失去了念佛的心思。直截了当的向众僧人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