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略顿了一顿,斟酌了一下用辞后说道:“三月初一便是殿试了,几位兄台还是要准备一下。”
诸生再惊,袖中的手也禁不住有些颤抖——这话看似寻常,但内里隐着的意思,却是十分惊人,这位小范大人是朝中红人,身后更有宰相司南伯这种至尊至贵的人物,如果说有人能够提前知道三甲名单的话,范闲一定有这种资格。既然他让己等数人准备殿试,那就说明……自己一定能上榜!
范闲将手指竖到自己的唇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微笑说道:“不一定,只是来提醒一声。”
侯季常有些失神说道:“郭尚书被逮入狱,榜单一定会有所变化。”
范闲静静应道:“成兄与史兄我记不清楚了,但侯兄与杨兄是一定中的。”侯杨二人大喜,再也顾不得自矜,站起身来,对范闲深深行了一礼,知道从此以后,这位年轻的门师,自己二人是拜定了,除非自己不想要以后的坦荡仕途,繁华前程。
成西林与史阐立稍觉失望,但心想小范大人只是记不清,也不见着明日不会有个好结果,都在心中安慰着自己。
客栈中明显已经不是说话的合适场合,杨万里恭敬地将范闲请入自己几人的内房,然后奉上好茶,折腾了一阵之后,才诚恳说道:“小范大人,学生自问无钱无权无嘴无脸,实在不知如何能得大人青眼相看,更不知道大人为何冒险前来告知这个消息。”
这无钱无权无嘴无脸八字,真是说透了那些没有门路士子的辛酸无力。范闲笑着摇摇头道:“如今庆国科场上的模样,诸位自然知晓,三甲的名单虽然还没出来,但大体上也已经定了。至于我今日为何来,着实是怕万里你自暴自弃,不温书,不事应对,殿上丢了脸面,我的脸上只怕也不好过。需知道那日考院之外,是有许多人看着我将你放进考院的,不妨明说,这事我是冒了一些小险,不过倒也无妨。”
今日京中考官们皆自惶恐不安,偏生范闲倒说无妨,诸生不免有些诧异。
事已至此,这几个聪明人自然明白范闲此行的意义,互视一眼,侯季常便当先拜了下去,口道:“学生谢过老师。”杨万里再拜,就连史阐立与成西林二人也不再坐着,对范闲行了门师之礼。
范闲看着比自己年纪还要大了几岁的四位读书人,心里的感觉难免还是有些怪异,笑了笑说道:“我不是相府里的岳丈大人,我也不是郭尚书,而且我有钱,日后会更有钱,所以你们且放心,我只是看重你们的才学德行,至于殿试之后,入朝为官,只要你们忠心勤政,为国谋利,我确信自己没有看错人,自然心里高兴。”
这话极温柔,骨子里又极寒冷。四人一悚,诚恳应下,又稍叙几句,范闲问清楚了此次贺宗纬之所以没有参加春闱,原来是因为家中长辈病逝的缘故,叹息了几声,便告辞而去。
出门后上了马车,范闲皱着眉着对藤子京说道:“为什么我做这种事情还是很不习惯?”
捧哏王启年适时地出现在马车中,柔声应道:“因为大人骨子里还是个读书人,不是大人。”
原来此时酒桌上的谈话已经由官场转入文场,自然不免会谈到去年诗名惊天下的那位小范大人。范闲假意端着酒杯抿着,却做着准备如果这个家伙敢说自己一句坏话,就把手里这杯酒水泼将出去,聊解郁卒之气,
不料紧接着却看见史阐立站了起来,面露桃花之色,口颂肉麻之语,怆然涕下道:“手捧半闲斋诗集读了数月,这今后哪里还看得下旁人诗篇?自己又如何还有胆量再提笔落纸?虽说有几首诗我还是觉着有些怪异,但小范在前,小史何以自处?悲乎哉,悲乎哉。”
范闲眉开眼笑,想到了那些批评领导同志太不注意休息的可爱人们。
侯季常却有些不以为然说道:“诗文乃外道,经世治国又有何助?”说完这话,转向冷落了半天的范闲求助道:“不知范公子意下如何?”他忽然忍不住又看了范闲两眼,忽然哎哟一声说道:“原来是你!”
范闲再惊,心想难道被对方认出来了?考院里的灯光可不怎么明亮,除了杨万里这种憨人敢直视自己,用眼光对话之外,还真没有太多人敢端详自己这个考官的面容。
侯季常下一句来的极快:“先前我买酒路上曾经与范公子擦肩而过。”
范闲马上想了起来,原来对方就是那个提着两壶酒的书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样一椿小事,侯季常马上显得对范闲亲热了许多,开始热切地说起话来,不止范闲觉着有些奇怪,就连史阐立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范公子与那位小范大人同宗,不妨说说对于小范大人半闲斋诗集的看法吧。”
“不过是拾前人牙慧而已。”范闲脸皮再厚,也总不好意思当着别人的面对自己一顿猛夸。
谁知道史阐立听着这话却怒了,将筷子一搁说道:“难道范公子也与那位庄大家一般?在下本来极重庄墨韩人品,却料不得是个糊涂老贼,范公子若少读诗书,还是不要说出这等荒诞可笑言论来。”
范闲一怔,此时才知道原来自己早已经在庆国士子的心目中树立了牢不可破的地位,微羞一笑,不好怎么言语。见他哑口无言,史阐立被酒意一冲,笑骂道:“同样都是姓范的两位年轻公子,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哩?”
……
……
正在此时,杨万里终于在成佳林的服侍下悠悠醒了过来,入眼处便是范闲那张漂亮的脸,吓得不轻,赶紧站起身来,对范闲一礼说道:“范大……大人……怎会在此?”
“范大人?哪位范大人?”酒桌上另三位仁兄不免一头雾水,不知道杨万里为何如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