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太子山上的积雪已经消失了,阳光暖暖的照在大棚上,里头的暖气蒸发留下来的露珠啪嗒啪嗒的落在黄鳝池里。
招弟现在可以定时赶着晌午气温上升的时候解开大棚通风了,这样一来,慢慢的让黄鳝适应外界的温度,就可以完全把大棚掀开,自然生长了。
季节一到,所有的生物都开始复苏,黄鳝的个头越来越大,本来一只黄鳝一次性就可以产卵六千到好几万不等,所以,眼瞅着黄鳝池里的黄鳝开始纠缠了。
招弟还得寻个门路拓展市场,不然这些黄鳝早晚会因为太稠密而导致互相感染,缺氧死掉,然后再感染,恶性循环等于毁了招弟这几个月的心血。
眼下,招弟已经捞出来好几条没活力的黄鳝了,身上都有多处破皮感染的。
招弟拎着半桶她挑出来的黄鳝回到家,先炖了一锅汤留着自家吃,随后,招弟去了一趟镇上。
现在已经过了年关,买黄鳝的人越来越少,有时候招弟要摆一晌午才卖出去二十多斤。
招弟觉得这不是办法,她收拾好没卖完的黄鳝在镇集市上来回走了一趟。
镇上街头有个菜市场,里面又脏又乱,烂白菜叶,杀鸡丢掉的污秽,还有买鱼挖出来的内脏,各种味道刺鼻的要命。
这个年代的环保意识很薄弱,不像前世有规划的菜市场那般有条不紊。
只是对招弟来说,怪不得很多人都懒得来菜市场,宁愿在外头摆摊的摊位上买菜,这来回走一趟,脚上沾的污秽是又腥又臭。
但是菜市场门口的人流量大,招弟明个打算把大木盆搬过来,用板车多拉一些来菜市场门口摆摊。
说干就干,第二天,招弟整整抓了上百斤的黄鳝,分了三个水桶一个大洗澡盆,拉着板车就晃晃悠悠的出发了。
招弟去的比较早,天没亮就出发了,到了镇菜市场,招弟把板车一横,就找了个空地在菜市场门口摆摊儿了。
还是地理位置选得好,七点钟左右就开始上人了,也有问问价不买的,八点钟人潮拥挤,招弟的生意来了。
打外头看去,招弟的摊位前围着黑压压的人,毕竟招弟卖的便宜,要是一次性买十斤的话,就一块三一斤,要是十斤以下的,一块五原价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