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盛世医华 羡李白 2285 字 2024-05-19

而那些再次被抓起来的人,这回就更加心疼了。

之前的损失还没有弥补,这回又亏空的更大,岂不是更加让他们跳脚?

这些捣乱的人中间,又以安乐侯府为代表。

安乐侯府刘家,本来就看不惯陈家可以在这一次疫病中大出风头。而且他们觉得陈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医药之家,凭什么居然断了其他人的求财之路?还弄的其他人,包括他家损失惨重?

他们并没有看到陈家在这次事件中的功绩,只想着自己没能够借着这次疫病,狠狠地发一笔横财。

却没有想到,之前疫病没有控制之前,他们阖家都是打算尽早逃离京都的!

改变主意,还是在疫病很快被控制住了之后。

所谓看人挑担不吃力。

刘家人看着疫病很快得到控制,便自觉这疫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那个什么防疫茶,本身又不是什么艰难的方子。这时候其实正是可以借此发财的时候。偏偏陈家人来个免费供应,还不准其他人家的药铺卖。

分明就是陈家自己在借机谋求人心。还断了其他人家的财路。陈家人自己野心勃勃,却偏偏还带了大医的帽子!

刘家人没有能够在这个时候赚到钱,自己心术不正,却看其他人也都向他们一样不地道。

陈家家人对于京都那么大的奉献,他们居然一点都不看在眼里。

所以等到疫病控制了之后。他们丝毫也没有感激之情。反过来还要怨怪陈家,觉得陈家把别人出头的机会都抢掉了。

然后又接着想要对付陈家,却偏偏又被秦风的人给破坏得更加彻底。

“瑞亲王他们这到底是要做什么?一直都在跟皇上对着干!也不知道皇上可知道他们这样阴奉阳违?”安乐侯府里,安乐侯听了底下的人向他汇报这次的损失,气的忍不住咬牙。

如今京中的治安大事都归瑞亲王父子负责。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帮助陈家的济仁堂处置了疫病,并且还捉住了大燕国的奸细。平复了京都有可能因此而引起的骚动。京都的百姓包括一些正直的官员,都对他们父子赞不绝口。

只是宫里的皇帝,对于这些却都是置若罔闻,没有半点表示。

既没有大张旗鼓地奖赏瑞亲王父子,也没有对像他们这样的偷偷上折子抨击他们的权贵有半点表示。

皇帝的态度引人怀疑。安乐侯虽然也听说了那什么传国玉玺的风波,却固执地认为这不过是个谎话连篇的故事。

笑话,皇帝没有传国玉玺,那些老臣们如何会拥立他?那些政令这么多年又是怎么传达下去的?

所以,他坚信,对于瑞亲王父子一开始就反对太医院处置疫病的方式,并且公然违抗圣旨之事,皇帝肯定是万分恼怒的。

即便现在疫病确实得到了抑制,京都的混乱确实得到了平息。但是瑞亲王父子还是不应该得到表彰的。

如果人人都像他们这样,这大夏朝岂不是就乱了?

之前皇帝不肯对他们出手,肯定是忌惮他们父子手中的兵马。如今晋阳王西北大捷,随时都可以班师回朝。皇帝有了人手,应该就不会再一忍又忍了。

因此,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心耿耿,安乐侯基于一腔“义愤”又特意上书了一道折子,这道折子的内容,就是瑞亲王虽然贵为亲王,却并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公然违抗圣旨,置皇上的颜面于不顾。因此论罪当诛。不过看在他们有平息京都疫病的大功,可以功过相抵。至于济仁堂,更是在他们的有意扶持之下,誉满京都。济仁堂就是违抗圣旨的第一个地方。论罪也该将济仁堂从此之后罚没入公!济仁堂的大夫,也都要按律处置。该杀的杀,该抓的抓!毕竟,都是他们违抗圣旨在先!

安乐侯生怕按照正常的渠道,这折子无法递到皇帝的手中。却是安排了一个特殊的方式。由安乐侯老夫人亲自进宫,把这折子交给了太后娘娘。

美其名曰让皇上知道京都的实情,而不是被一些有心人故意编织的情形。

太后对于安乐侯老夫人送过来的东西,并没有产生太多的兴趣。横竖不过是一张折子,大概是安乐侯在朝堂上不好诉诸于口的东西,想私下里请皇帝帮帮忙。

所以她很快就派人把折子送给了皇帝。

皇帝拿到了这张折子,却是如同打算瞌睡的人送来了枕头!忍不住喜不自禁!

“看来朝中还是有聪明人的,只不过安乐侯是个老实人罢了!”在皇帝口中,安乐侯居然成了一个老实人了!

不过他也知道,现在如果大张旗鼓地问罪瑞亲王和陈家,满京城里的老百姓都不会答应。

可是,他觉得这件事,只要动脑筋,总有它的可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