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现代建筑,但也是几十年前的,最新的建筑是这几栋,在市政府规定不能自己建筑之前的最后一批,当时改革开放不久,我们村靠出海捞渔,很多人过上好日子,对房子建筑也更讲究了,用“条石“砌墙体至窗底下,再用红砖砌成窗,然后以蚵壳装饰“蚵壳厝“,在滴水檐下红白相间,鲜艳夺目。”
黄一曦点点头,不管是从颜色配搭,还是建筑风格,应该都有经过专业的规划,不仅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而且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和工艺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现代感。”
这些房屋不管是新的旧的工具,都是用过的,有些可能是几代祖宗留下来,那种生活气息让黄一曦印象深刻,这些厝进门的下厅都有桌椅茶盘,庭院里长石凳上多多少少都放着花草,多的几十盆,拥拥簇簇的,少了也有几盆,有些盆子都已经破了,露出里面的泥块,可见主人也没怎么打理,但花草长得极其自然葱绿。
讨海回来的家人,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休闲的时候,一家人一起坐在这里喝茶或酒,平看就是这些花草,往上看就是天空的一角。
家是什么?家是港湾,家是一家人一起生活的气息之处。
看完几栋蚵壳厝,黄一曦还是有点茫然,她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建筑学家,除了看懂这些房子是由蚵壳、砖石砌成墙,大面积的灰白色蚵壳与花白色花岗石、红色砖构成一幅幅色彩对比强烈、富有美感的图案之外,其它的她都不明白,更不明白这些村民这么热情是为了什么。
“说了这么多,你们也饿了,我们也渴了,先去吃饭,刚才我已经让村里煮菜最好吃的嫂子做好饭了,今天我请客,吃完饭再说。”邱茜燕抬头看了一下天,太阳已经老高了。
“别,有什么事你先说,不说的话我吃不下,我有点害怕。”
虽然白吃谁不吃,吃了也白吃。
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白吃的资格的。
黄一曦赔着笑脸,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关系也不是特别好,突然间要请客,也不明白她在图什么,把她从头看到脚,她婚也结了不用随礼,家庭看起来也幸福不象要离婚的,家里什么都有也不象是要借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