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乡迁墓六

小城女律师 莫惜春衣 1124 字 2024-05-19

老家每一代人都有建新房子,老厝和爷爷建的房子都在山脚下,现在的新房子是大伯和三叔还有他们的儿子一起建的,都在公路边,在第二排里。

大伯和三叔的房子并排,一个大院子围在一起。两栋间隔一条小道,一模一样,都是四层半的红砖石楼房。

当初这块宅基地是爷爷申请的,建房子的时候大伯和三叔还打算让黄一曦的爸爸也回来建一栋,但是黄海山知道妻子和女儿对老家的印象并不好,而且照他们家的情况,黄一曦长大后也会在白水州市区生活,所以他拒绝了。

黄海田和黄海川对自己的兄弟的想法很难接受,在他们看来,村里出去外面混得好一点的,谁不回家来建房子?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但陈柳媛和李玉珍就高兴极了,一块蛋糕,两个人分和三个人分,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地大,两家的厝埕就大,可惜的是,马路上第一排到第二排的路都很窄,车子还是开不进来。

武荣市和瑞桐市的村民有点不同,瑞桐市的村庄地势平,村里建设也有规划,路路通家家通,车子都能直达到家门口,武荣市也有几个村庄也不错,但大多数的就象黄一曦的老家一样,村里人平时见面也打招呼的,看来亲亲热热的,可是房子建得挨挨挤挤的,遇到要换地通车子的路都不愿意,大有我过得不好,也不愿意让你舒服的意思。

把那八乡三十二里名字的意义都丢到沟里了。

这个问题在黄一曦的老家更为严峻,村里靠公路的另一边地势很低,离公路有四五米高,是一条小溪,只有这一边能建房子,整个村公路并不长,建在公路边有好几排,车子却开不进去,小东西倒无所谓,大点的东西麻烦得很。

这相邻权问题还不好解决,你要诉讼吧,也没法律保护,不是没有路,只是路小了一点,车子不能过人完全可以走呀。

好在大伯和三叔的家就在第二排,离公路很近,后面几排的人就难受了,而这次高路公路穿过两座山从后面经过,吃够了车子没通到家的苦楚,到时想必也会留出一条村道来,也就方便了。

因为是公家征收,被征收土地的人家也不敢吭声,没有被征收的人家得了实际好处的都很暗爽。

爷爷奶奶和大伯居住,黄一曦也是去大伯家,俗话说“家有长子、朝有大臣”,迁墓这种事情上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黄一曦的爷爷,象黄一曦这样算是第三代的,只是凑人头听意见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