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更改“设定”

的引燃、焚毁过程,这雷霆,却简直是零时生效,在触及到的同时,就已经宣判了被接触物(甚至于人)的最终死刑!

当然,这也绝非仅仅是普通的如尼咒术。混在其中的,同样也有一部分来自陌生大地的信仰…

不、与其说那还是信仰,倒不如说,仅仅是和这火花本身一样,看来丝毫不曾引人注目,却有着令人瞩目破坏力的,“设定”!

——现代文艺创作,和只需“从心所欲”宣泄灵感与情感的古代文艺创作相比,多出了不少条条框框的桎梏。其中之一,便是“最好能将创作或再创作之物,用简单清晰易懂的逻辑,解释给读者听,并向他们证明,与之相关的全部情节,都能在逻辑中自洽”。

由此衍生出来的“雷达图”、“人物卡”等玩法,中心思想,其实也都不外如是吧?

一方面,这对作者肆意发散创作灵感,其实是有所不利的。即便创作者本人可能并不在意,

但戴着脚镣跳舞,终归也并不如赤手空拳轻身上阵来得轻松;

可另一方面,这也更加有助于在读者们心头树立起更加鲜明、更具备可记忆性的形象,让他们能够很直观地,认知到“啊,这个角色在意志力上有短板”、或“这个角色运气不怎么好”等特征…

随之衍生出来的问题,当然也不是没有。

——版权(最终解释权)完全归属于作者一人的形象也就罢了。借用神话传说形象进行的多次再创作,就极其容易,因为不同作者之间并不相同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与剧情需求,在很类似的问题上,产生出截然相反的“答案”!

即便冠以完全相同的称呼,使用极其近似的描述,分歧也仍旧会是分歧。不同的“角色设定”,自然而然,就会将故事的走向,导往不同的结局…

着落于米莫尼尔这类闻名度极高、却偏偏在“原作”中,缺乏值得信赖说明的神器之上,表

现形式就是,其在每部不同作品中,都会因作者的一念之差,拥有各种不同的力量。而在那本作品所对应的拥蹙中,理所当然会是自家设定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