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两家公司的经营策略都偏向于保守,缪萨尔森博士至今还记得,当年,他还不是总裁而是曼恩企划部门负责人的时候,就向当时的总裁提出过,应该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可惜,这个意见最终却被董事会否决。
董事会当时的意见是:可以转让一部分不领先的技术,条件是,华夏必须先购买价值数亿马克的曼恩产品!
曼恩的东西好不好?
当然好,非常好,但有一个缺点。
贵。
而那时的华夏正是百废待兴之时,你要他们立刻掏出数亿马克的真金白银?
那纯属想多了。
同样的条件,同样的事件也在奔驰上演,结果自然是华夏人摇头叹息而去。
奔驰和曼恩设立的高门槛挡住了华夏获得先进重卡的努力,同时也挡住了这两家企业进军华夏的步伐,于是,被那个原本快要边缘化的“小企业”趁虚而入、渔翁得利。
当时正面临极大经济危机,即将走到破产边缘的斯太尔表示,什么都可以卖!
这家有150余年历史的奥地利企业在曼恩看来,其技术水平勉强能排得上二流水准,其产品除了便宜,也就凑合能用而已,比自家差远了,但就是这家企业在赌徒式地倾力一搏之后,却一举翻身!
1983年12月17日,华夏和奥地利双方签订了《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斯太尔掏空了口袋,将自己的主打车型全部打包摆上了货架,从16吨到40吨,一共91款车型,全部向华夏技术转让!(史实,笔者注。)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斯太尔开启了火箭式的发展模式。
因为,迄今为止,华夏生产的斯太尔重型卡车全部都是从奥地利ckd进口全套散件组装的,而由于这几年华夏的高速发展,载重卡车的需求简直是呈几何级数般的上涨,缪萨尔森博士曾经亲耳听人说过,在华夏,斯太尔已经成为了重型卡车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