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引擎

孢子物语 红枼 3100 字 3个月前

稍稍走神想了点这方面东西,说明者咳嗽两声掩饰自己的尴尬,随即开始说明。

朋族的磁场引擎到现在为止的技术,其实只能总结为一代。因为这些都是以类似外骨骼的模式,将磁场线圈等东西全部敷设在飞船外壳上的引擎结构。这种模式不仅耗能巨大,而且对引擎的体型影响也极其庞大。

即便是朋族的研究人员们费尽心思,现在朋族装备的第一代磁场动力引擎,所能制作出来的最小飞船,也接近1千吨。就是当初第三作战集群,在抵达g06外围时派出去侦查的那艘试验飞船。

可一旦缩小到这种程度之后,引擎占据飞船的比例就达到了恐怖的60,剩下货仓舰桥卧室等等占据大半,结果武器方面,都只能装上一门电磁炮就满了。这悲催的配置,让这艘试验飞船除了速度外,其它的都被踢到了墙角。

而被逼无奈的研究人员们,最终在某次讨论会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点阵结构请勿与现实挂钩。,该结构一改第一代磁场引擎的外骨骼式引擎外貌,将90的骨骼都变成了如同骨架般的结构埋入船体,甚至成为船体骨架的一部分。剩下与外部磁场接触的区域,则变成了分布船体各处的点。

单此一项,就大大地减少了船体设计之时,在引擎上所需要考虑占据的吨位和空间。

当然,有利有弊。

这样一修改,未来使用这种引擎的战舰,将无法再更换引擎,因为引擎和船体最主要的骨架融为了一体。也就是说,引擎和船体成了一部分。

这种影响的优劣还在论证中。

幸好,朋族现在弄出这个引擎的目的,并不是制造大型战舰,而是以引擎小型化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此建造出个位数成员的战机这一类别的武器。

而此时摆放在空幻面前的,就是两架技术论证用的试验机型s1型技术论证机2型体积论证机。

s1型技术论证机,全长22米宽15米高7米,全重102吨,用于论证第二代点阵式磁场引擎的实用性。最高升限可达2万米,最高时速1000km,最大航程4700公里,载员35名。

若是将其改进成为战机,可以配属25mm速射炮两门备弹2700发或者75mm炮一门备弹500发或者改进为轰炸机载运弹药7吨亦或者将这7吨用于改进为其它类型机种设备。

s2型体积论证机结合了s1的经验,结构上要简单很多。

其全长10米,宽6米,高5米,全重57吨,最高升限万米,最高时速倍音速,最大航程3300公里,成员2名。其存在目的,最初只是单纯用于试验,第二代引擎在确保实用性的前提之下,战机所能达到的最小体积和最小重量。

不过后来不断完善,现在的s2看起来倒是有些实用型战斗机的作用了。

进一步改进的话,它可以配属25mm速射炮两门备弹2300发或者10mm冲击枪四门备弹6000发亦或者清理出2吨的空间,用于其它对应武器配属。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0mm冲击枪是朋族最新武器设计参考人类世界的金属风暴,威力强大的同时弹药消耗量之恐怖也不言而喻;此外,朋族电磁武器的弹体只有弹头部分,所以各种电磁武器的弹药携带量都很不错。

此时,站在这个专门为两架朋族战机空幻很想吐槽这货更像是炮击舰建造的机库,若是确认这种机型可用,那么相关的战机设计局就会在一天之内组成,并随后在一天内拿出战斗改造方案,因为这些步骤都是早已经准备好的。

不过

开始生产后的初期速度恐怕很低。因为是全新的武器,生产线也只有我们实验室有那么一条,即便大部分零件采取工厂流水线生产,但一周也只能生产出来两架。

说明者有些无奈地向寻求扩大产能的空幻表示,他们对此无能为力:扩大产能的方法,只有增加生产线。而按现在的速度,一个月后才能新开启三条生产线,将每月产量提升到30架。

这已经很不错了,一旁的罗法帮腔。

在他这位战舰船坞的质量监督员看来,这种名为战机的战舰微缩版物体,能够达到一个月30架那都是奇迹。毕竟战舰中,即便是最简单的梭鱼级突击舰,那也是两个月才能建造一艘的。

好了,具体成与不成,我们先看看试飞结构在予以讨论吧,不过战机在一段时间内是我们的武器发展主流,将成为辅助战舰战斗的主力单位,继续完善不能停。

了解,空幻长老。

嗯,空幻摆了摆手,向那位说明者点头之后,转头看向正在走进了s1机舱的两名试飞员。不一会儿,换装完成的空幻也随后走了进去。

作为验收人员,最主要是他身为自保能力强大的幽神长老,所以也将亲自参与试飞。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