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要长在茅坑边!”听到林南生提到把她比作长在茅坑边,段清云已经失去再进食的胃口了,于是把麻辣烫推到一边。看到林南生的碗里全部是素食,一点荤腥都没有,觉得奇怪,但是自己还是没有想开口的动力。
林南生问道:“段宝宝,你怎么不吃呀。不对你的胃口吗?吃麻辣烫又不是吃大便,怎么觉察你很不喜欢吃?”
段清云接了这招,故作镇静说:“我已经吃饱了。你要多吃点,尤其是你碗里的油条,黄灿灿的就像大便。一看就是油多,黄油面包里熬出来的。”
林南生笑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我是吃什么都无所谓的。”
“哦,佛祖心中留!”段清云笑道:“原来你是信佛教的,怪不得碗里一点肉屑都没有。”
林南生朗朗上口说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整篇心经260字被他一字不落的背出,林南生弹出左手中指笑道:“我可是位佛教高手,因为我参禅悟道,对辨证论的哲学与法哲都有很强的渗透力。这些年,我庆幸的是我研读佛学,相反以佛参易、以佛参道、以佛参儒,都事半功倍。”
段清云笑道:“我还是第一次接触企业管理层中的佛教徒,又是这么年轻!”
林南生笑道:“这些年,我始终没有得到提炼的是中医,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做良医远胜做良相。我想帮助很多人,可是自学中医,始终都无法入门。虽说秀才学医如同笼中捉鸡,但是学医之人要深谙儒学有慈悲心。古代很多名医都是自学成医,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就是40开外自学成医。我很看不起西医,行医要有医德,远比师德可贵。黄帝内经上记载,中国上古时很多人都活了几百岁,我想让世上好多人都能活几百岁,人生最难熬的就是生老病死,我想让更多的人长命活下去。张仲景在东汉末年救活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张仲景是史上有史以来公认的神医。即便扁鹊、华佗之流都只能称之为名医,更别说李时珍
这些不入流的医学家了。神医的称号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担当的。我想成为一代神医,悬壶济世,可是我没有那个资本。伊尹原先是为厨子,自学成医,留下了《汤液经》,葛洪是为道士,张仲景也是位道士,皇普谧是位教书匠,南宋许叔微自幼父母病亡,尔后发誓自学成医以救世人!中国的那些名医好牛逼啊,立志悬壶济世,救人性命!”
段清云笑道:“清代名医叶天士就言,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你已经到了中医的入门阶段。”
林南生点点头,说道:“叶天士还说过,庸医行医,就如同杀人。药饵就为庸医刀刃,误诊致死!”林南生想了很久,觉得女孩子应该是不甚了解中医的,突然诧异问道:“段宝宝,你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
段清云也问道:“那你为什么也读那么多书呢?”
林南生说道:“我从小体力虚弱,从不去玩耍,也不喜欢出去与生人玩耍。看书是唯一的趣味。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话里还透着对自己
无可奈何的嘲讽。小时候,只要他一出家门,林允财和张爱银就骂,讨债鬼,你又死到哪里去,林南生又缩回了脚步,久而久之,养成了林南生自闭的性格,每次骂完后,林南生又回到自己房内,捧起了那本在垃圾堆捡到的武侠书倚天屠龙记。
段清云却没有察觉到林南生的不满,若有所思的说:“按理说你熟谙儒学,又通晓佛学,学医是不难的,学医20年才能略有小成,你才学了几年,切勿灰心。况且古代人学医大多从小抓起!”
林南生笑道:“我也存此信念,希望几十年后学医略有小成。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孔子五十开始学易,我若是在五十天命之年,学医能略有小成,可以悬壶济世,也就能回报上天的好生之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说完,还双手合十!
段清云笑道:“你上班时不与人闲聊医学和诗词歌赋?”
林南生不无讽刺的挖苦道:“他们没读过书,只会敲榔头,还有克扣底下工人的钱。”
“二句话你就露出愤青的本性!”段清云笑道:
“这么嫉恶如仇,在社会上做事是会吃亏的,也不知道收敛自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