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病房。
新来的女患者被安排在一间单独的隔离病房内。
陪同家属是患者的老伴,一个60来岁的男人。
隔壁病房就是之前门诊收治入院的小男孩乐乐,他的母亲陪同在旁。
病房外,谷嘉树解释两人的病情,“从症状的轻重来推断发病时间,年龄大的李女士发病时间早,小男孩乐乐发病时间晚,你们先对哪个人进行流调?”
谷雅南已经拿到了两个患者的病历档案,其中一栏都写着小红花幼儿园。
乐乐是小红花幼儿园的学生,李女士是小红花幼儿园的园长。
同一个地点出现两名患者,绝对不是巧合。
“李女士。”谷雅南作出决定。
李园长的病房内。
虽然李园长病情严重,有全身中毒症状,但意识清楚,能回答谷雅南的问题。
基本的流调问题大致一样,姓名,年龄,工作地点,生活环境,近期接触过的人,去过的地方。
李院长说话有些困难,大部分问题都是家属回答。
近期她都没有外出经历,生活的地方就是家跟幼儿园两点一线。
谷雅南又重点问了李园长的疫苗接种史。
但因为时间久远,她自己也记不清楚究竟有没有接种过白喉相关疫苗。
周老根据李园长出生时间来推算,国内1978年开始推行全民计划免疫,李园长在这之前出生,很可能没有接种过白百破三联苗。
1978年前出生的人,如果没有补种过相关疫苗,更容易感染疾病。
考虑到未接触过百白破疫苗的人对白喉棒状杆菌易感,谷雅南问陪同的家属,“平时你们两个人单独生活?”
李园长老伴很配合,“嗯,我比老伴儿大9岁,前几年就退休了,一直在家养养鸟、种种花草。老伴儿今年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但她平时喜欢跟小孩子相处,所以一直都在幼儿园忙着。”
比患者还大9岁,那补种过疫苗的可能性更低。
“你最近有没有哪里不舒服?”作为第一密切接触者,谷雅南很关心李园长老伴的身体状况。
“三个月前,我左眼开始有些红肿,还疼,去了好几家医院,开了滴眼药,用了之后一直效果不好。我本来也想去大医院好好看看的,没想到老伴儿突然生病住院。”
密切接触者也有症状!
虽然不是典型的白喉症状,但不能排除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