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继续催化

杨大山手一指院子的方向,得意地说道:“你小子忘了你爹当初是干嘛的?咱们家不是还有一辆破三轮吗?拿去应应急,回头我和你妈赚了钱给你再买一辆面包车。”

杨超一拍大腿,被杨大山这一番话点醒,之前家里就是做水果生意的,后来家里生变,车卖了还了钱,但有一辆破三轮车却是扔到了院子的一角,被人遗忘。

那辆三轮车年头久了,已经看不出原貌,满车生锈,单是看着就像是一堆破铜烂铁,其实加满了油照样能跑。

之前要债的人以为是破烂,就没有抢走,这才保留了下来。

心中挂念的事情就这么迎刃而解,杨超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嘴上也开始抹蜜,“爸,你就是咱们家的福星!”

杨大山跟着乐了出来,“小子,别看我废了这么久了,很多事情你还没有经历过,有你学的。”

杨大山这番话并不是得意忘形,更不是夸大。人活了大半辈子,什么积累的最多?经验!俗话说老人走过的路要比年轻人吃的米还多,说的就是经验。虽说现在时代再不断地变化,但是老一辈的东西也不能全不相信。

杨超是个乐意学习的人,更是一个乐意倾听的人,他深知一个道理,有时候自己闷着头瞎闯,不如听老人的一句话。往往就是这么一句经验之谈,就能够让自己少走几段弯路。

“爸,我打算重新进军水果市场,不知道您有没有什么好想法?”杨超虚心请教。

“这水果行当,说简单也简单,将收获的水果都卖出去,换回来钱比本钱多,就成了。但说复杂也复杂,你的水果品质怎么样?卖的价钱是多少?去哪里卖,别人乐不乐意买…等等这些都是问题。只要有一个环节没做好,那你一年的辛苦就白费。”说起水果的事情,可算是打开了杨大山的话匣子,父子二人就这水果生意,谈论了大半夜。

不得不说,杨大山的经验很是丰富,一些被杨超忽略了的细节,都被杨大山提了出来。

杨大山的生意之所以亏空,就是因为认人不淑,被人坑了,但说起种植的门道,他是响当当的淮河村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