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片儿娘听着,惊呆了,吓的哭了起来。
吴片儿听了这话,在门外打起了哆嗦。又听爹接着说:
“俺这身体,你也看到了,一天不如一天,要早作打算。所以,上个月末,苟家村的苟杞公子前来提亲,俺就一口答应了。但他们说,最近,年头特别动荡,周围抢亲的悍匪猖獗,要趁着现在他们家里家丁都在,马上就要成亲,因为到了冬天,更是不好走了,土匪们在山上,如果没有了吃的,更愿意出来抢亲。”
“哎呀,片儿她爹,就听你的,快让苟家把片儿接进门吧。”
片儿妈急急的说。
“那就趁着八月里,依苟家村前来提亲时定的日子,让他们把片儿接过去吧。嫁到苟家,咱们这心里也安了。”
于是,吴片儿的娘,便找来提亲的媒婆,为吴片儿的亲事,说了自己的家的打算。
媒婆马上喜上眉梢:
“要说你们家的老爷子是个知书达礼的老财神呢,就是聪明。看看,这年头,都什么光景了。要是在俺们小户人家,哪一个还敢留下吃闲饭的?她吃了一口,家里的壮劳力,可就少吃了一口了。这也就是你们家的姑娘,拿着当公子养了,换在有的人家,都拿来换粮食了。”
于是,由媒婆两边相传,定了日子,过了彩礼。
娶亲的日子到了,这是当年八月里罕见的一个大晴天。
苟家村几十里外,一条弯曲的黄土老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一队抬着花轿的队伍,由远至近。
共有十来个人,都是壮年汉子。
可是,在这大暑天里,上面有太阳的烘烤,地面也似凑趣般的冒着热汽,直蒸的这些汉子个个都象打蔫的高梁杆,脚底板也似灌了铅,慢吞吞的走着,只有那顶新娘坐的小红顶轿子,在一上一下被颠达着吱丫作响。
一个胖子轿夫说:
“这大热的天,真的能他妈能烤死人!咱过去抬的喜轿多数是晚上,今天怎么是早上?”
前面年长的轿夫双手擎着轿身,换了个肩膀擎轿,稍微侧回头来说:
“晚上抬的那是小户人家,那叫小娶,咱东家是方园百里的大户,娶亲当然要大娶。白天抬的可都是大娶的媳妇。”
说完,还用力颠了下轿身,
“老哥,这是什么时候开始分的什么大娶和小娶的说法的?”
“这个说法,在咱们这里已有一些年头了,自从有了匪患,咱老百姓就怕新媳妇被土匪抢了,所以才晚上悄悄的把新媳妇招进门,免得生出是非。”
“那咱东家,这样大的声响,就不怕…….”
胖子试探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