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53 5

复婚交响曲 晓芳格格 1284 字 12个月前

这种外形美丽、名字风流的花朵在东三省备受喜爱。

辽宁人张学良将君子兰种到了他晚年居住的台湾,而生于吉林的某李姓气功师,曾在六十年代为了一盆君子兰与父亲大打出手。

长春的君子兰一直誉满东北。

改革开放后,“养花”不再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买卖花草也不再是“走资本道路”,长春的君子兰交易逐渐兴旺起来。

当时,全国价格改革仍在初始阶段,旧国企体制仍稳稳提供着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揽子的全面福利。

这座城市的居民,在东北最辉煌年代积攒数十年的工资,成了君子兰最初的助燃剂。

曾有一名工人叫郭凤仪,卖了“老三件”自行车和手表,花了180元,才买下一株二年生的花苗,引起一阵的轰动。

悄悄的,君子兰的价格很快扶摇直上。

前年老何的君子兰,在市面上能值五万元一盆。

到了九月份,城里最热闹的红旗街花市上,最贵的一盆叫到了十五万元。

老何狠狠心,还是没有舍得卖掉。

他想,现在最普通的君子兰也要价上千,是月均工资的好几倍,我再晚点卖,会更高。

老何没有想到的是,到了年底,长春市出台君子兰「限价令」,规定一盆君子兰售价不得超过200元。

因为价格无法抑制,1983年《暂行规定》,又规定君子兰最高卖到500元,还制定了详细的征税标准:交易额的十分之一属于“临时经营工商税”,成交额500元以上加倍征税。

去年,又出台了文件,《关于加强君子兰管理的暂行规定》

到了今年,市里下达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将君子兰定为长春市市花。

不久又废除“限价令”,号召每户市民养殖三到五盆君子兰,“把养殖君子兰当作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

转眼间,君子兰成了东北改革的突破口,在“搞活市场,发展优势”的口号下,完全解禁。

老何认识的,也一直跟薛德珠念叨的人,那就是早就活跃于君子兰市场的郭凤仪。

他迎合当年开办私营公司的浪潮,创办了“联营花卉发展公司”。

他为自己的公司制造了许多传奇,最有名的莫过于:

“一名港商,愿用豪华皇冠轿车交换一盆名为凤冠的君子兰”。

当年,皇冠轿车约值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