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92

复婚交响曲 晓芳格格 1349 字 12个月前

“万主任,您瞅我这嘴,遇上个正事就不明白了。这有资料,劳驾您百忙中看看,了解下柏杨中医的历史。”

万慧来在艳丽的百般劝下,不好意思不接过资料袋子,但还是笑着摇摇头:

“恐怕我知道的,并不比这资料上少。”

艳丽认真的:

“万主任,您给你普及下呗,我真的想了解呢。求您了。”

于是,万慧来开始讲她所了解的这家柏杨中医。

大马路,自建成商埠街路以来,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历经几代沧桑染指,在这条街路上,汇聚的大数百家各类商号店铺和买卖作坊。

共同营造了大马路的丰厚底蕴,那种繁华热闹的街景路象一直延续到如今。

解放后,长春市共设六个城区,并依数字命名,三区就是现在的南关区。

那时大马路的地段一般以三道街口为线,向南至南关称为南街,向北到二马路口称为北街。

据长春建国初期的史料记载,在长春城区内成立联合诊所,是依照1951年中央卫生部《关于医药卫生事业公私关系的决定》和长春市卫生局根据城市人民健康需要,为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而实行的一种办法。

因为在此之前,1全市仅有市立医院一家医疗机构,其余的就是遍布城区的各类个体开业行医。

于是在市卫生局的号召下,各类开业医纷纷自行结伴组建联合诊所。

于是,全市共成立联合诊所53家,有230多名个体医务人员参与其郑

由于三区是老城区,共设有十一个街(相当于现在的社区),当时仅联合诊所就建有18家,这在全市中的占有比例也是最高的,人们习惯称谓的“柏杨中医”诊所就是在那时创办的。

“柏杨中医”诊所位于现在的大马路中段,诊所的创办人就是很有声誉的妇科专家及中医师柏杨。

当时用做诊所的房舍原为一家私人布庄,后由杨大夫将其租赁下来使用。

该房舍是一座外观呈乳白色的两层楼,具有典型的哥德式建筑风格。

楼前纵深宽敞,形成了一座院落,四周筑有半透视的铁栅围墙,临街建有院门。

这座楼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在门庭前种了两棵参古柳,树高六丈,杆粗三尺。

由于这两棵大柳形态出奇,标志明显,所以人们后来就干脆将这座诊所直接称为“柏杨中医”了,“柏杨中医”诊所也由此而得名。

医乃仁术也,“柏杨中医”诊所之所以能够在百姓中一直留有印象,这与该所崇尚医德医风,创立独到的门诊医术有很大关系。

柏杨先生作为首任所长,他在建所之初,就设定了“重医德、行仁术、扬特色”的立所之本,而且这种做法也确实在当地百姓中赢得了声望,“柏杨中医”的品牌也由此创立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