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间长4米多,中间的位置开个门,进门是堂屋。
堂屋里,一般有锅、灶、还有厨房用具。
西边的那间大些,叫上屋,常常是家里的长辈居住。
而东屋就多数是晚辈人居住了。
院子的左右还建有东西厢房,西厢房一般做为碾磨房或放零杂物品的仓库。
东厢房就是存粮的粮仓,如果遇上人口多的人家,也住人。
有东西厢房的人家,如果再在四周砌上院墙,修成大院,前面有了门楼,这就是标准的四合院了。
在街里的一些平房区,或是农村,这种院子多用柞木细杆围成,俗称“障子”。
而大门,一般只有两根竖柱、两道横梁、两扇大门,俗称门楼子。
如今的满族普通人家,除了正房,一般只有一个仓房。
老何家和薛德珠家的平房院子,就是这个样子。
记得薛德珠做木工活的第一,老何讲了满族饶木质家什。
“德珠,你这院子,进了门,就是这样一张木工桌。跟你,,我们过去一般的满族人家,一进大门,也是一个大物件。横筑一段墙那叫影壁。要是富贵人家,在影壁上还塑有日出云海,龙凤呈祥传统图案。”
薛德珠一听笑了:
“老何,这和我做木工活,有什么关系!”
老何站在那里,用手比划着:
还别,真有木工的事儿。在影壁后,要竖一根长至九尺,碗口粗细的木杆子。杆上端贯一锡斗,或者木斗、或者草把。这杆有讲,那桨索罗杆”,俗称“千年棍”!那可是有故事的。
薛余一听,来了精神,摇着老何的手:
“何伯伯,快讲讲这个故事给余儿听!”
于是,老何来了精神,瞪着圆圆的眼睛,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传,清太祖努尔哈赤年青时,手持索罗棍,头顶北斗星,在长白山挖参,艰苦创业,后来打下江山。
索罗杆即努尔哈赤挖参时的索罗棍。
杆上的斗和草把,是放五谷杂粮和猪杂碎的,以供奉乌鸦、喜鹊,因为这些乌鸦曾救过努尔哈赤的命。
实际上满族立杆是为了祭,是古代祭神树的一种演化。
古籍中有北方先民立杆祭的记载。
影壁和神杆成了昔日满族住宅的独特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