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出了门,春天的风吹动着既将到来的暧意,十分舒服。
一路上,薛德珠说着薛余的饭店的情况。
跟薛余合伙的,是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杨青,还有薛余自己的豆腐串老板。
但薛余的老板自己店里走不开,只是在这新开的饭店里投了全股,然后把薛余派了过来。
薛余不用投资,只是出力带着人做鸡汤豆腐串,然后帮助杨青老人管理饭店里的大小事务。
至于分成,薛余占百分之二十,另两个人均占百分之四十。
万慧来听到这里有了疑问:
“薛余的老板投了资,还有情可原的占比百分之四十。但那位杨青老人,为什么能占百分之四十呢?”
薛德珠断声说:
“对呀!当时我问的话,和你一模一样!”
原来,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杨青,原是长春饭店的金牌厨师。
说起这长春饭店,当地人没有不知道的。最早的位置,在丰乐路43号。
饭店原来不叫这个名,前身是伪满时期的著名的满西饭店。
开业于1934年,后来又一次更名,为中央饭店。
解放后,五十年代初期,饭店都成为国营食堂性质的居多。
所以,这里又更名为:“长春国营食堂”。
但在当时,那可是长春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一个食堂。
到了六十年代,最后改名为长春饭店至今。
前些年,由于国企改制,长春饭店基本消失了。
但是,这里的香酥鸡、熘肝尖、溜肉段、雪衣豆沙、锅包肉……
都是老长春饭店的经典招牌菜,人们谈起来,还是耳熟能详。
超过六十岁的老人,谈起这事,都会说:
“我们年轻的时候,身边要是有人去长春饭店吃一顿,那绝对有里有面儿!”
“要说最成体系的长春菜!那得是老长春饭店!”
“什么是长春菜?看你这话问的,这可很难说,一般人都认为东北菜是一样的,但你吃过长春饭店的菜,才知道什么才是正宗的东北味道!”
于是,长春饭店里出来的杨青,便成了炙手可热的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