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就外行了吧,这些仪器仪表的选材怎么可能会让它生锈呢?还要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中应用呢。”郭云生笑呵呵地回答道。
本小海不禁为自己的脱口而出感到脸红,还是具有多年电气工程师经验的人呢,竟然说出这样没有常识的话来,也是没有谁了。
好在郭云生和刘林都在忙着搬运东西,没有把本小海的话放在心上。即使听进了心里,也只能像郭云生说的那样,认为本小海经验不足罢了。
“我们的货架还没做好呢,只能暂时堆放在这屋地板上了。”刘林带着歉意解释说。
“没事,这些仪器仪表并不是骄气的东西。”郭云生挥挥手表示无所谓,“不过如果有人来参观的话,咱这样随便放在地上,确实不雅观,所以你们还是尽快准备好货架吧。””
“齐港煤矿及附近区域,每年需要大约多少量?”刘林问道。
其实本小海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刘林和他能不能吃上饭。
“我们原来的业务量,每年大约在三百台件左右吧。”郭云生想了想才说道:“如果你们开拓的业务多了,肯定还会上升。不过只靠以前的那些固定业务,也应该比你们上班的工资收入高。”
郭云生的话算是给他们吃了一个定心丸。当然他们并不能满足于仅原来的工资高一点,否则原来那么稳定的工作辞掉了,岂不是可惜,他们当然想谋求更大的发展。
“咱们在周边的煤矿业务怎么样?”本小海又问道。他怕市场已经饱和了,开展起工作来比较难。
“怎么说呢,肯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每个煤矿都需要用到这种东西。目前呢,很多厂矿用的品牌五花八门。”郭云生耐心给他们解惑。
他接着又强调道:“反正是用咱们的多了,就用其他品牌的少。用其他品牌的多了,就用咱们的就少,就像是拉锯战。所以需要不断的去维护老客户,开发新客户。”
本小海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他相信凭着刘林的能力,开创发新的客户肯定没问题的。
因为如果自己的重生不介入的话,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刘林就做得很大了,把公司都搬到省城去了。而自己重生而来,更会是为刘林锦上添花,绝不会拖他的后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