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仿古画

大鉴宝家 庾乐 1202 字 2024-05-20

“不然呢?”李修珉很喜欢别人吃惊的表情。

老爷子摸出一块两指宽的玉牌,递给杨茹:“当见面礼吧!严格上,我也算小陆半个长辈。”

杨茹有点不知所措,拿不定主意,望向陆繁。

“长者赐,不可辞!拿着吧!”李修珉劝道。

陆繁只看那块玉牌两三秒钟,就把它的具体信息摸透,犹豫了一下:“言老,您这…”

他没说完,言老就打断道:“你太爷指点过我,严格上来说,也算是我的老师。再说,这东西对我来说,也不算什么,别婆妈!”

得!陆繁只好朝杨茹点头,示意她可以收下。

“谢杨爷爷!”杨茹接到手上,揣得紧紧的,生怕摔到地上。看自己男朋友陆繁的表情,就能猜出这块玉是一件宝贝。

言老不再废话,开始看画,一边欣赏,还有余力一边跟大家讲解。

他才看不到两分钟,就断定:“这是一幅仿品。”

“啊!”

黄文斌和他的鉴定师神情有点慌张,显然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模仿的人很高明,用的是明朝时期的古纸,墨也是古墨,画风更是模仿得惟妙惟肖,几乎是以假乱真。然而,他虽然用古墨作画,可

墨迹却骗不了真正高明的鉴定师,应该是近代的作品。”

刚说完,李修珉就惊奇地望着陆繁:“刚才陆兄弟也说墨迹有点新,还有就是那首小诗。”

言老欣赏地笑了一下:“没错!这首诗的书法,才是最大的破绽,绝对不是八大山人的手笔。”

他解释,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

“然而,在这首诗的书法上,点画多用侧锋,多方起方收,力度和厚度都不够。体式左低右高,重心偏上。显然,不是八大山人的笔法。”

拍卖行的鉴定师忍不住开口:“吴前辈

前些天也注意到这首诗的书法,但他的理解不一样,认为画是八大山人的,诗则是后人添上去的。”

“画的墨迹和诗的墨迹是一样的,说明最起码都是同一个时候完成的。如果是八大山人的画作,诗又会是谁留下的?要知道,当时八大山人可没什么朋友。还有,他的作品,好像也不喜欢别人添加东西上去。”陆繁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