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做品牌

大鉴宝家 庾乐 1686 字 12个月前

陆繁放大照片,看了一会:“感觉不是很对。”

“不对?我看那些专家的表情,不似作假的。”马伟光忍不住说道。

刘启辉对国内所谓的专家,信任度并不高,怼道:“有多少专家信得过?好多都是嘴炮,没看网络上怎么说的吗?”

再说,古玩这一行,他略有耳闻,很多时候,专家都有可能打眼,更不要说宣德炉这种宝物?真正能鉴定的,恐怕也没有多少人吧?

“另外,我听说,目前根本没有发现真正的宣德炉,那是传说中的国宝古董。”刘启辉在网上查过。

网友们质疑,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宣德炉,那是一个骗局。

陆繁笑了笑:“没那么玄,宣德炉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太罕见。即便在明朝,它的数量也极其稀有,是不计成本烧制的,所以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

在古代,普通人就根本没办法接触到。

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被转卖、被毁、被抢,已极为罕见。

“其实明朝中期已经有很多富豪、收藏家以重金求购宣德炉,到了明朝晚期,宣德炉的价格更高。所以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

也正是这样,市面上并不缺少“宣德炉”,只是绝大部分都是仿造的。

“其实,不管这照片上的宣德炉是不是正宗的,它依旧很值钱,所以专家的表情没有骗人。那铜炉,很可能是从古墓流出来的。能摆在皇族古墓里面的东西,肯定珍贵。”陆繁说道。

陆繁是知道的,最早的伪造者,是宣德炉监造者之一吴邦佐。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设计和监制香炉。

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吴邦佐便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这

些仿品工艺精,且原料和宣德炉基本相同,可与真品媲美。

前几年,国外拍卖行出现的那尊宣德炉,回归祖国后,就曾经有人质疑,那很可能也是一件仿品。

他们怀疑,那正是吴邦佐做出来的赝品,跟真品差别不大,所以大家鉴别不出来。

“然后呢?那户人家有什么奖励?不会真的是一面锦旗,五百奖金吧?”刘启辉问道,反正网络上是这么调侃的。

马伟光惊讶:“咦!你又知道?不过,你小看人家文物部门了,奖金有三千。”

陆繁心里暗笑,相比那铜炉的价值,三千简直就是打发叫花子。即便不是真正的宣德炉,凭照片中的那件铜炉的品相,拿去拍卖少说都是几百万。

“看来涨价了嘛!”

不过,还是那个套路,多少让人有点反感。不是不爱国,只是这种什么东西都归国家的做法,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陆繁转移话题:“这次出来,是决心跟老刘混了?”

马伟光点头,他也查过这方面的信息,发现健康农产品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在人民生活水品提高的这种大环境下,老百姓越来越重视食物的安全、健康。那么,只要他们运气不背,通常都是能混口饭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