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婉娉乖巧地接过棒棒糖,拿起扑克牌,一边自个儿玩去。
俞建华一走进厅里,就把公文包搁在茶几上,大大咧咧地往沙发一靠,摇头晃脑说:“还是您们二老的退休日子清闲痛快呀!像我这样为了挣点钱,累得跟只狗一样。”
“你看起来就是个老板样,喊什么累?”俞大明坐在他身边,看着他说。
俞香兰沏了壶茉莉花茶,端了过来,又拿出三个小茶杯来。
俞建明吹了吹热气,一口把茶水喝光,咂咂舌头说:“我最近喝上咖啡了,叫雀巢咖啡,美国佬生产的,比咱们的茶好喝,人家的那个才叫香。”
俞香兰打趣说:“最近真发财啦,都嫌弃上了茉莉花茶,你要知道这花茶可是我们一家人的最爱,你嫌弃它,我不爱听。但你可以跟你姑说说,找着什么发财路了?”
俞大明也催促,:“你这一身行头把我这老头子给吓坏了,快说说吧,让我们老俩口长长见识。”
俞建华叽叽咕咕地笑了几声才开口,:“我最近跟一个大老板混,我老板办了几家的养鳗场,赚钱就跟扫叶子一样的容易,一年的功夫就是百万元户了,比什么香港客日本客牛逼多了。”
“养鳗?这阵子也有所听闻,你们在哪里养?要不要围海?”俞香兰真心好奇。
俞建华往前弓了弓身子,连连摆手说:“不用,不用围海,我们养的是淡水鳗鱼。农村多的是地,包租几亩农田,挖掘机一挖,就是一个鳗鱼池,饲料一撒,那鳗鱼抢完了食,就蹭蹭地长大,然后就有人上门收购,一转眼的功夫,就是大几十万进帐。”
俞大明吃惊地问:“把农田租出去了,没田,农民靠什么生活?”
“哎呀,我的姑父,现在农民要是靠田地生活哪能活得下去?辛苦一整年的收入还不一定会比收田租好,还不如乐得清闲,如今哪家不巴望着有人租用自家的田地?谁家不乐意收租金呀?”
俞大明问:“没了田种,年轻人该上哪里?”
“有几个年轻人肯愿意呆在村里干农活,但凡家里能借上钱的,留学的留学,偷渡的偷渡,能走的都走了。没钱送出国的,上不了大学的,也随便就进了工厂,咱们福宁的年轻人不愁没出路,我们鳗鱼场都请不到年轻人了,请的大多是中年人,要不就是外地人。”
俞香兰怀疑地问:“台湾人会来我们福宁?我们福宁也欢迎他们?”
她的脑海里冒出了许多年前挖防空洞的事。
俞建华似乎洞见了她的心事,哈哈大笑:“我姑落伍了不是?你们那代人听见飞机响,就想着找防空洞躲一躲。可我小时候一听见飞机响,就特开心地追着它跑,运气好时,接到几张宣传单的同时,还能捞几只汽球玩。现在更不得了了,人家直接坐飞机从香港过来了,不用偷偷摸摸的!”
俞香兰又给俞建华倒了一杯茶,俞建华用戴着大金戒的手指,轻轻地点了点下茶几面,大戒指磕出轻脆的声响,他刚从大老板那里学来的,用来表达感谢的简单示式。据说这个小小的动作已经风糜了全中国,冒着特殊的广东式绅士的味儿,走场面的人物必须都得会这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