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水厂,没停留,继续去看看电站,这里的电站的设备和农场的不一样,这里的发电机是风能和太阳能一体的,个头小,一个个显的矮墩墩的,上面是在缓慢转动的叶轮,在杆的中间有一个三角支撑的太阳能接收板。
电站不大,占地两亩,附加建筑就一座变压室,主要是电站的配电设备在里面,这个电站是无人值守的,平常也就是有乡里的电工每天过来巡视一遍。
如果电站出现大的问题,再有农场的电站派工程师上来检修。
不过从建好到现在,到是没有发现问题,这也证明了当时的质量确实过硬。
别看现在季节,外面的温度不高,但是看配电箱里的仪表,电量足量,看上面的电流表,流量不大,看来这会因为厂子停产,就光老乡家里,用电量不大。
这里现在算是一个小型的社区,能自给自足的满足日常的生活。
起码能和现代社会接轨,不在是以往那个与世隔绝的世外荒村。
现在乡里住的人也不多,虽然房子都在,但是就厂子留的那些值班人员,还有乡里的工作人员,全乡满打满算,现在不足20人。
也就是说这不到20人,要在这孤独的带上接近半年的时间,这期间没有人进来,他们也出不去,这半年吃的菜和粮食都是备好的,白菜土豆和胡萝卜装满了一个大菜窖。
光泡菜都阉了五大缸,还有各种的水果罐头,蔬菜罐头,都是农场出品。
还给他们准备了五十只羊,在羊圈里,也足够这半年的肉食。
这次李赟过来,主要就是看他们封山期间的准备怎么样。
在和农场有合作关系的乡镇,这里是惟一有封山季的乡镇,秉着一贯不能厚此薄彼的传统。
不能别的乡镇在大吃大喝的,这里苦兮兮的没得吃没得喝的,在集团里是说不过去的。
这些工作虽然有农场专门的部门去做,但是对于这里的工作,李赟总觉得自己不亲眼看看,心里放不下。
一旦大雪封了山,进不来,出不去的。
是不错,如果真的遇到万一的情况,可以派直升机来,但那也是不得已的法子。现在的这个季节,李赟都不敢放心乘坐直升机过来,更不提封山季节,那航路上的危险更大。
一上午紧赶慢赶的看完所有的地方,看来确实准备的挺到位,李赟这才放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