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奶瓶,两罐奶粉,一袋豆奶粉,两瓶罐头,还有一些脸盆毛巾这些,一共花了五十多块钱,奶粉占大头。
临回去,唐浩给了老妈三百块钱,以备不时之需。
唐浩不得不承认老贺算是个会说话办事的人,唐浩还没走进医院,就听见有人在喊自己。
“唐兄弟。”老贺媳妇随老贺喊唐浩为唐兄弟。
唐浩手里提着东西,一扭头,正见到老贺媳妇穿着提条黑点点的长裙子,手里提着一个保温饭盒。
“嫂子?你不是在市里呢嘛?”
“我昨晚上回来的,参加儿子的家长会。”老贺媳妇走近。
“要我说,你把儿子学校迁到市里去得了,省得两头跑。”唐浩道。
“先上了今年再说。”嫂子发现自己话题被唐浩带跑偏了:“我听说你嫂子出事了,没事吧。”
“我也不懂生孩子,我就知道孩子生了。”唐浩含糊的回答,这种事不好说开。
老贺媳妇提提手中的保温壶:“孕妇得多喝鸡汤补身子,正好我家在县里,老贺一告诉我,我马上去菜市场买了只鸡回来,家里还有半只,明天晚上我再送过来。”
老妈听了,忙客气:“这不用了,太麻烦你们了。”
“不麻烦,婶子,我们家老贺跟唐兄弟是兄弟,唐兄弟的嫂子就是我们家老贺的嫂子。”
跟老贺一样,会走人际关系。不过唐浩也欠人情,他对老贺已经够好了,心理上没有负担。
回到病房,一群人与老贺媳妇客套了几句。
唐浩提议:“嫂子已经脱离危险,县里没必要留这么多人了,病房本来就不大,还要预防感染,我提议,我们老唐家的男人先回去,明天一早我哥带全了东西再过来,麻烦叔(亲家爹)先盯一天,等我哥来了,您和婶子商量着,是都回去,还是留一个。”
没有人有异议,全部默认了唐浩的建议,县城里的开销对于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来说,住上几天要上几个月的班才能补回这个缺口。
唐家三个老爷们下午就坐上了回镇子上的车。
下车时候天已经黑了,三人步行走回了唐家湾,一路上都是老唐头对唐建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