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高峰会长的能力

郑志清,新乐服装公司的老板,夫妻两人离开家六年来h市做生意,这几年国家政策也是越来越好,自己也是挣了不少钱,除了眼前这个铺位,在另外两个市场还有几个铺位,一年下来几十万总是有的。他此刻正坐在铺位后在想,要不要把这个铺面也改成做成人服装,这个市场好像童装不如另外两个市场好卖,又想着要不要把儿子从家乡接过来,明年儿子也该上学了,不过夫妻两个做生意没时间照顾孩子,要不把父母也接来?

一声招呼“老板,您好。”打断了郑志清的思绪,定神一看,两个穿西装打领带的小伙子站在铺位前,这么热天还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这是干哈的?

夏信看这个铺位老板没反应过来,就又说了一遍,“老板,您好。”

“啊,你好,两位要买衣服吗?”郑志清站起来问道。

“不是,老板,我们是长盛保险的业务员,正在做一个市场调查,不知是不是能耽误您几分钟?”夏信听出来这个老板有东北口音,特意在回答时也用了东北特有语音。

郑志清一下就听出来了,“哎呀,听口音老乡啊,你是哪的啊?来来来,坐着说。”果然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

“我是d市的,大哥是哪里的?”夏信谢过后,坐了下来。

“嗬,那咱是正宗老乡了,我是j市的。兄弟怎么上h市了?这位是谁?”这老乡一套上,马上称呼就变了,这个现象似乎只有东北人之间才会这样。这是中国地域文化中特别奇特的东北文化,一进山海关,东北是老乡。

“我是正好来这里工作,这位是我助理李路,大哥也是来这里做生意?”夏信乐呵呵的说到,顺手把领带摘了,西装也脱了,还把脖子上的扣子解开了两个,左右松了一下,郑志清一看更是随意了,这一年到头遇不到一个东北老乡,看见一个操着同样口音的老乡,而且是一个满脸微笑的,长得又很帅气的老乡,自然感觉亲切许多。

李路听到夏信对自己的介绍,向天翻了个白眼,好嘛,我成助理了。

两个人接下来花了半个多小时在那扯闲嗑(东北话,闲话的意思),李路在一旁看的瞠目结舌,眼看着两个人从陌生到最后都称兄道弟,热络非凡,好嘛,连烟两人都偷偷抽上了。这夏老师也不谈保险,就在那地方闲聊,把家庭情况,孩子情况都聊了,这就是销售流程里的寒暄吗?这也太牛了。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夏信看见一个东北老乡也是从心里感觉亲切,所以就聊得久了。

“老弟,你那有什么小孩保险吗?你大侄子明年就上学了,我琢磨着是该给他买个保险,就不知道什么保险好啊?”就听郑志清问道,听到这句话,李路彻底傻眼了,这也行,不是应该我们推销,你们拒绝吗?然后我们再用拒绝话术处理,最后再使用促成动作吗?怎么这流程到你们这变了呢?

夏信说:“大哥,你想给我大侄子买保险,就这一点,我觉得全中国90%的父亲都赶不上你,但你想好为什么要买保险了吗?”

“具体的没想好,你们有没有从小管到大的保险,管一辈子的保险。”

夏信于是根据郑志清孩子的情况,推荐了一款长盛寿险新开发的少儿保险,责任覆盖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到工作,乃至到成家,而且还可以附加养老金领取。

“大哥,给孩子买保险,其实体现的就是你对儿子的爱和责任,当孩子大了,每年都可以从保险公司拿到你给他买的保险所给付的保险金,哪怕孩子老了,我们都不在了,他还是会拿到你给他的这份保险金,他会对他的下一辈说,这是你太爷爷给我买的保险,我想那时候他一定会从心里感激你的,大哥。”夏信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场景,李路听着,感觉眼眶都湿了,正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要回去给自己女儿买一份,让她老了还能想着自己对她的好。

就听郑志清说:“兄弟,你说太好了,我就给儿子买一份这样的保险,等他上学那一天给他,让他一辈子记得我们,不要因为我们再外面没照顾他,以后埋怨我们,让他知道,我们一直打偶惦记着他。”说着说着,郑志清眼圈都红了。

“好,大哥,那你准备拿出多少钱放在这份保单上?”李路注意到夏信在说保费时,用了一个词儿,”放“而不是”买“,果然是高手,李路心里暗暗叹服。

“我也不是很清楚,四五千吧。”郑志清说。四五千,这么高?李路在一边心里说,平常业务员都是卖保费一千多的保单,四五千的保单不是没有,但很少见。但夏信的下一句话,又颠覆了李路的认知,让他内心再次凌乱不堪。

“大哥,我觉得你要是放四五千,还不如不要这份保险,免得孩子未来埋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