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孙儿那年二十岁整,正在新派学堂念书,名叫冯奕。
这位冯老爷就是冯克俭,而那青年冯奕就是去香港前的冯少白。
陈安比冯少白大两岁,所以两人也算般配,可惟一的缺憾是,冯家经济颇为拮据,但那时对长相不佳且被退过两次婚的“老姑娘”陈安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出路了。
1890年似乎是他们成亲的好时间,且冯少白又将在同年年底于镜吾学堂毕业,这样对两家而言也就等于是双喜临门。
可不料却在这个时候,冯少白竟考上了香港的西医书院,因此陈家父母希望女儿早日出嫁的心愿也就又一次落空了。
可他们转念一想,未来的女婿若是有出息,身份地位也就自然升格,女儿能够嫁给这样的男子对于整个陈家来说也是一份莫大的荣耀,因而也就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自此,冯少白离开江门,赶赴香港求学。
而这当中除了两次短暂的归家之外,他在香港一呆就是数年。
这期间有桩要事须得一提。
1892年,二十二岁的冯少白通过母亲王氏向陈家提出了一项要求,就是让陈安放脚,然后进学堂读书,这样他才可能履行婚约。
可对于思想保守的陈家来说,对方的提议委实太过苛刻无礼。
陈安当时已经二十四岁,很多人家的女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已是儿女成双,环绕身旁,冯少白却让她在这等年纪放脚,进学堂,陈安的父母只觉得此乃笑话一桩,根本无须理会。
且更重要的是这陈安是个唯唯诺诺,毫无主见之人,一切全凭双亲支配,因而放脚和上学便也自然而然地没了下文。
虽然冯少白的母亲王氏对未来的媳妇很满意,但谁也不能预料留学在外的激进青年会采取什么行动,因而陈家人为女儿的婚事一直怀揣着十二分的焦虑与心忧。
1894年,冯少白回家探亲,身着西装,且已剪了辫子,这在陈家人看来似乎不是什么好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