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自上而下的变革已经破产

“这两人都是南军将领,在军中有一定威望。”

“若是他们配合了董卓的行动,这就可能解释得通。”

“我可以假设,当董卓折军返回长安,在杨阀的配合下,夺取了长安、通关、弘农三座重镇,剩下的也就是函谷关的六千北军。”

“倘若有一支官员的家兵以犒劳的名义,从东面的洛阳城进入函谷关,董卓的飞熊军再突然出现在西面。”

“里应外合之下,完全可以将函谷关守军一举歼灭。”

“这样,凉州骑兵就可以源源不断东进洛阳。”

“再加上有内应叛军拖延时间,洛阳的陷落就是必然。”

何太后闻言,不由叹了口气,想到了某些事情又恨得牙痒痒。

“真没想到,杨彪居然会背叛哀家。”

“更可气的是,董承这个余孽。”

“哀家心存仁慈,放了他一马!”

“他却勾结董卓,要篡夺辩儿的皇位,这是死有余辜。”

叶羽点点头,咬了一口牛肉,继续说道。

“不光是董承,其他文武百官在这次政变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也能猜到一二。”

“太傅袁隗,袁阀家主,有足够能力掌控朝堂动态。”

“他要是不知道董卓会来洛阳,我都会嗤之以鼻。”

“大将军被刺杀,洛阳叛乱四起,他手下要是没有私兵,会被我笑掉大牙。”

“可是,袁阀在这场叛乱中做了什么?”

“他府上大门紧闭,居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来支援皇宫。”

“等董卓打破西门、南门,去府上拜访他,这才带着家丁出现在北宫广场。”

“董承逼迫陛下退位,他是怎么表态的?”

“他竟然和文武百官同意了陛下退位。”

“我在追杀董卓时,他又在做什么?”

“他的家丁竟然跟飞熊军一起攻击羽林卫,数百忠心耿耿的卫士喋血北宫,令人心痛。”

“当董卓率兵退走,他和文武百官也逃离北宫广场。”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董承、董卓都是他推出来的白手套。”

“朝廷上,正是他和杨彪联手,才隔离了信使的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