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以至离不开他。

故而他再纠结她和江回的关系,贸然试探只会露出破绽,反而功亏一篑。

只能忍下,徐徐图之。

.

安顿下来后,晏书珩去见了宜城城主李壑。李壑行伍出身,说奉承话有些烫嘴:“本官已在府上安排好住处,若大人不嫌,鄙府将蓬荜生辉啊!”

晏书珩谦和一笑:“我此行隐瞒身份不欲张扬,就不叨扰了。”

他环顾城主府,状似随意道:“自驿馆至城中一路井然有序;城主府门客兵士虽多,但有条不紊,城主御下有方。”

李壑直肠子,只琢磨出个“门客兵士众多

”:“您过誉了,下官是武人比较愚笨,城主府人虽多,但决计没有吃干饭的!”

晏书珩和气地笑了。

笑容温雅,叫人很容易忽略他的城府和权势,李壑缺心眼,也跟着他笑。

青年眉间一派温良:“本官自然相信李城主的治下之才,衙署必无吃干饭者,只是不知百姓有几人能吃上干饭?”

李壑还是只听懂一半,发愁道:“灾年哪有饭吃,有口粥就不错了!”

待对上青年温和却隐含深意的目光,才明白他这是在城外见到流民来问罪的!颓然道:“大人,实不相瞒,两月前下官已接纳了数百流民,如今存粮已然告急。”

晏书珩并未着急表态,又问:“那李城主可知押送宫中贡品的官员昨夜因路遇暴雨,被流民被困在驿馆不得寸进?”

李壑顿时明了。

这哪是体恤民情?是在埋怨他未镇压好流民,延误了贡品押送!

他僵硬地扯动嘴角:“长公子,流民本也是无辜百姓,谁不想安居乐业?”

李壑改口唤他长公子,便是暗指在这士庶天隔的世道下,他身为士族子弟不知人间疾苦。他没能压制住内心不满,话说出来才觉不妥,但也并未后悔,有道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就归隐山林!如此一想,他挺直腰杆,坦然直视这年轻权臣。

晏书珩未有不悦,端着茶盏平和地与李壑对视。此时李壑再对上这煦然的眼神,只觉得脊背发毛,世家大族培养出来的人果真心眼子比渔网的网眼还多!

晏书珩宛若未觉,慢悠悠喝着茶。

他想起在武陵那夜。

本以为小狐狸要发难,不料她倒头就睡,兵家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归根究底就是攻心。

李壑显然不如他家阿姒狡猾。

见李壑情绪发泄得差不多,他才放下杯盏:“故李城主派人挑拨流民为难朝廷的人,是为了让民怨能上达天听?”

李壑怔住了。

此刻他才开始正视这世家子弟。

他咬咬牙,道出实话:“粮仓见底,豪族想把流民募为佃户,但碍于朝廷法令不敢私募,不愿捐粮,也不让流民进城。一昧镇压只会激起民愤,下官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您要怪,就怪下官吧!虽说士庶有别,但庶族的命也是命!因而下官也想求大人回到朝廷,能替这些百姓说几句话。”

看着眼前梗着脖子不知变通却一心为民的李壑,晏书珩想起那圆融周到却奢靡残暴的历城城主,竟不知该作何感想。

他温言道:“有官如此,是民之幸。愚者不屑同流合污,智者则顺势下游,眼下就有一阵洪流,不知李城主可愿借此为民谋利?”

李壑不大敢信:“难不成还有我这大老粗能做的事?”

晏书珩笑了:“自然,且只您可以。”

.

从城主府出来后,已近黄昏。

破雾问晏书珩:“长公子为何笃定朝廷会将收编流民之事交给

宜城?“图个贤名”这句话。

他轻问:“莫非阿姒有办法?”

趋利避害的本能让阿姒不愿多生事端,她摇了摇头:“难不成要以陈夫人之名将贡米给流民吃,对他们说娘娘体恤民间疾苦,从嘴边省下来一口粥?况且根源不在贡品,城中那么多富户豪族,每人一袋米都比这些贡品多得多,只是他们不愿罢了。”

晏书珩凝着她失明眼眸里渐渐熄灭的微光,在即将寂灭时点燃了它。

“阿姒的话,给了我启发。”

阿姒倏然抬头:“夫君有法子?”

晏书珩笑了,凝着她眼里的火苗。

“古人好假天行事,正逢贡品被拦,不正是天时地利,只差一个人和?”

他点到为止,刻意勾着她。

阿姒却误解了,以为他沉默是因武人出身不善谋略,便道:“没事的夫君,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一起想想啊……”

他的小狐狸真是个可心人。

晏书珩嘴角弯起,笑意愈浓。

他恳切道:“有劳夫人,我读的都是玄学清谈之流的典籍,真论起正事,实在力有不逮,还需阿姒提点提点。”

阿姒不由有种是她在护着他的错觉,安抚地握住他的手:“夫君所谓的‘天’是指那些贵人?或许可利用押运贡品的官员,称若贡品不能顺利上路,他难逃罪责,让他以官身去同城中的豪族富户交涉?”

她眉头又慢慢蹙起:“不过万一当地豪族有大族撑腰,不把这当回事,甚至反过来要给陈妃套个不顾官民疾苦的妖妃之名,追责下来难做的是底下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