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于高侃来说,光只做到了这一点还远远不够。
他低声说道:“昨日刚听到消息的时候,我是真的很想问问陛下,他是不是觉得做父亲的会打仗,儿L子孙子就一定会,做姐姐的会打仗,做弟弟的还能青出于蓝。”
说到这里,他又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一般,朝着道真说道:“抱歉,我没有说你和郭将军的意思。”
阿史那道真一脸麻木:“……你就算直说也没事。”
郭待封为名将之子,阿史那道真不止是名将所生,还有个已坐镇一方的妹妹,可不就是这套逻辑下面的?
“可惜长安城里的人没劝得动,你也没劝得动,那就只能当心一些行事了。”
起码太子殿下虽不肯走,但也没死要面子到那个地步。
高侃并不觉得有多欣慰:“我看光是当心一些也没用。反正从此地到抵达漠北,还有一个月的行军路程,我得和太子多谈谈领兵之法。”
他从来没感觉到,打仗居然会是这么艰难的一件事情。
以前,他只需要管统兵对敌就行,在跟安定公主一并出征的时候那就更简单了。
但现在,他居然还需要教太子如何打仗!
不,不仅仅是教打仗了,他还要教太子如何平复杀人之后的情绪,以求做个合格的将领。
高侃心累得无以复加。
若是在其他时候,当帝师或许是个好差事,今日却绝不是。
在发觉随同太子自关中出兵的士卒,可能并不仅仅是因为太子怕死人这件事而士气不高后,高侃只差没将“任重而道远”这几个字直接挂在自己的脸上。
说是说的还有时间,但这样的时间又有多少呢。
他们的对手再如何因各自为战,在给大战带来的麻烦上少于高丽和吐蕃,那也是草原上的一霸,不会因为个人的伟力和大唐在外就的威名就直接溃散而逃,让李贤直接捡一个便宜。
而对于身处长安的陛下来说,单于都护府的伤亡只是寥寥数笔,应当容易应付,可对于高侃来说,那都是多滥葛部能够自如往来于漠南漠北的实力凭证啊!
在行军途中,甚至还有各种事情打断着这份临时发起的教学。
正是这草原之上的浩荡天威。
大唐的万余府兵和单于都护府的万余突厥兵卒连缀而行,在途经的沙碛之上扬起了一片烟尘。
但这些,都比不过北方的沙尘呼啸而过的那一刻,整片天地几乎陷入昏黄之色里的可怕景象。
沙暴之中,李贤被士卒死命拽在了沙丘的背风之处,但依然能感觉到汹涌的沙尘,像是要将他给直接掩
埋在下头。
他根本不敢睁开眼睛,还得费力地掩住口鼻,才能让自己获得一点喘息的空间。
而在这边境的狂风之中,随风而动的又何止是沙尘,还是石砾横飞,若是当头落下必定要砸出个好歹来。
李贤也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在他费力地眯着一条线去看外头景象的时候,依然只能看到身边的寥寥几人,仅能从四方的马嘶人响里,听出在他周围的依然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直到又过了许久,他才感觉到自己的手上脸上的风慢慢地停了下来,就连头顶的天空也重新显露出了原本的颜色。
他也这才留意到,高侃不知道何时已经出现在了他的附近,以便随时对他发起支援。
沙暴过去了。
现在这位尽职尽责的将军总算能有余暇清扫了两下身上的尘土,又咳了一阵,转头去清点人手的缺损。
“幸好只是一场小风沙。”高侃仰头望了望天色,又庆幸地朝着周边看了一眼。
李贤面色僵硬地听着高侃和他说,这样的风沙在春季很常见,还远不到将人卷走的地步,最多就是将人短暂地冲散,很快就能重新聚拢在一起。
可这若是都能算小风沙的话,这沙碛之中真正的灾难会到什么地步?
阿耶所谓的安全,又真的是安全吗?
李贤回答不上来。
也正逢有人急匆匆地赶来,让他暂时没有心思去想这样的问题。
“发生了何事?”
朝着他走来的阿史德温傅以首领之子的身份,出任着突厥队伍和大唐府兵之间的联系人,李贤也很是喜欢对方并不像是寻常突厥人那般粗野的做派。
可在此时,他的脸上却写满了焦灼之色,仿佛是遇上了什么难题。
听李贤发问,温傅连忙答道:“我们这边少了四五百人,随同一起在沙暴中消失的,还有……我堂弟元珍。”
李贤愕然:“怎么会这样?”
若按照高侃所说是小风沙的话,根本不应该带来多大的伤亡。
但此次出征的这一路人在没和仆固将军会合之前也才两万多人,四五百已是个相当之多的数字了!
以单于都护府长史身份随同出征的王本立刚要出声,就见温傅看向了他,罕见地摆出了满脸怒容:“那还不都是怪他!”
王本立:“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是你自己弄丢了军粮,被铁勒人抢了去,却非要将这罪责归咎到我堂弟的头上,赶在太子殿下抵达之前对他用刑。若只是如此也就罢了,太子出征之事兹事体大,我堂弟统领降户,对于北地地形尤为熟知,按照我父亲的安排,元珍绝不能缺席,便带伤跟上。却因体力缘故一直落在后头。”
温傅目光中冷意更重:“要不是因为如此,他怎么有可能在沙暴之中和我们走散了!”
他突然一下便朝着李贤跪了下来:“恳请太子殿下开恩,让我等前去寻人。沙暴时间不长,应当能将人
找回来。”
“这……”李贤有些犹豫。
他听出来了,这个走丢的人应该和都护府长史之间存在矛盾,若是在此时下达找人的命令,说不定还会让这份矛盾直接摆在台面上。
但不找,好像也没法规避掉这个问题,反而会失了阿史德氏的忠心。
但若是找人的话,便要在这沙碛之中暂时停留下来,谁知会不会在今日的小沙暴之后便迎来更大的灾难。
他已经见识过一次这样的情况了,就已将肆意纵马塞外的信心丢到了谷底,若是再出什么岔子,他自己的安危怕是都要保不住了,还谈何打仗。可他又不得不承认,温傅方才的有一句话,让他格外的心动。
他说……阿史德元珍统领降户,对于北地地形尤为熟知。
“找不得!”王本立振声开口,一副嫌恶的语气,仿佛谈起的乃是个拖后腿的玩意,“太子此刻该当一鼓作气冲出沙碛,尽快和仆固将军会合,怎么能因为丢了个无关紧要之人停留在这里。”
“无关紧要之人?”温傅直接将手握在了刀柄上,“你自己无能也就罢了,却怎敢如此评说元珍。你有本事将这句话说给全营的士卒听听,看看他们是如何评价的!”
“好了,都别吵了。”李贤打了个圆场,“让人去找人吧,我们晚一些起步。”
温傅终于缓和了几分神色,朝着李贤拱了拱手:“多谢太子。”
有李贤的这句话,他当即转身离去,投身到了寻人的举动之中。
王本立还想再说,就被李贤喝止在了当场:“你能不能记住我们现在是在什么地方?接下来还有仆固部的万人要来,高将军说过数次了,无论如何都要让人觉得我等与东.突厥乃是一路的,以免对方因世袭官职行事敷衍,你以前的事情我不管,但今日必须好好听令办事。”
“……是。”王本立不情不愿地回道。
李贤摆了摆手,没有多余的心力跟他继续计较。
父亲急于让他带着自己的班底来成事,可脱离了母亲和安定的影响,李贤发觉,自己能倚重的人根本就没有几个。
唯独事事妥帖的那个,也有过和阿姊并肩作战的经历。
这让他怎能不感到忧心呢?
李贤不是不怕沙漠中的第二次沙暴。
他只是更怕,自己舍弃了那阿史德氏的官员招来两方分裂,会让他和阿姊的对比变得更为悬殊,也让高侃都觉得他不是个能被扶持起来的人啊……
但好像,当这一场春日沙尘将整列队伍弄得一片灰蒙蒙,让他在还没见到敌人就先遭到了又一出迎头痛击的时候,他的运气在悄然间开始好转了。
因为地下有磁铁矿脉的影响,指南罗盘在此地不太能起到作用,这让李贤原本觉得,要想找到走失了方向的阿史德元珍,应当是件相当艰难的事情。
却不料仅仅在避风处扎营两日,此人就已经被找了回来。
回来的还并不仅仅是他和随同他一起
被冲散的队伍,还有几十匹战马,以及数十名铁勒人的尸首。
我们遇上了一队斥候。阿史德元珍的脸色比起走失之时还要苍白,但面色却依旧沉静,好在,他们的人数不多,被我们给尽数杀了。
?想看千里江风写的《[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么办》第248章248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李贤的脸上闪过了一缕忧虑之色,铁勒人的探子到了,也就意味着他们还没有出现在对方的地盘上,就已经正式完成了宣战。
然而在接下来的交战中,对方会拿出怎样的本事,他还完全不知道。
若非还有元珍等人在他的面前,他真想直接转头去问问高侃,眼下的情况该当如何是好。
他便只是敷衍地朝着元珍说道:“你们干得不错。”
总算这些走丢的人还是干了点事情的。
可对方的回答却让他愣在了当场。
“不,我们无功,是该当感谢太子殿下。”阿史德元珍的目光忽然变得多了几分热切,似乎想要走上前来两步,以更为明确地传递出他的情绪,又碍于什么止步在了那里,“若非殿下愿意一等,我等纵然先历沙尘,后经一战,也要因物资匮乏折损在这沙碛之中!您对我等实有救命之恩了。”
李贤:“……”
是……是这样的吗?
打从他离开长安到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和他所希望经历的截然不同,让他根本无法说服自己,他其实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将领。
但现在却忽然有一个说,多亏了他的选择才能让他们存活下来,还在看向他的时候将他视为救命恩人。
按照这样的道理,他是不是,也能趁势收获自己的心腹下属了?
但他想了想,又觉现在不能那么着急。“之前我听温傅说,你对北地的情况知道不少?”
元珍点头:“臣从降户口中得知过不少的消息,也曾经多次亲自越过阴山边界抵达漠南漠北巡守。”
李贤问道:“那我若是希望由你来做这个领路之人的话,你可愿意?”
元珍面上闪过了一瞬的惊讶,却也毫不犹豫地回道:“若是太子殿下敢将此等重任交托于我,我必为殿下效犬马之劳,以报救命之恩!”
“好!”李贤愈发惊喜。
在将阿史德元珍带在身边后,他更是相当欣慰地发现,对方不仅有着相当渊博的学识,还有着对于北方局势清晰的判断。
不仅如此,他能让那些降户在他的手底下听从号令,足以证明,此人在理政和人际往来的本事上都不小。
也难怪王本立会跟他起冲突,那完全就是在妒忌这个年轻人的才华。
在和李贤的交谈中,他也从未让这位吃够了闷气的太子难熬,反倒是让李贤一日比一日地觉得,他并非不能成就一番大事,只是之前突然被丢到了这样一个环境之中罢了。
而现在,正是他事业的起步。
怀揣着这样的念头,哪怕当整支队伍越过沙碛期间又遇到过了一次春日的沙暴,卷走了几十个士卒,李贤也在这样的艰难行军中消瘦了不少,也并不
影响他在和仆固乙突会面之时,已是好一番意气风发的样子。
眼见这样的一幕,仆固乙突都有点意外了。
按照他此前获知的消息,太子李贤此人根本没有参与过战事,在抵达漠北的时候,应当已经是一派受到了教训的惨淡模样,也正好能让他试试,能否将此次交战的指挥权给抢夺过去。
若真能如此的话,以大唐的条件很难完全管控漠北,依然只能以羁縻的方式统辖,那么击溃了多滥葛部的仆固部接管下他们的人手、他们的地盘,成为问鼎北方的一代霸主,正是顺理成章之事!
但李贤的表现,有些超出仆固乙突的预料了。
他甚至在看到那一万五千兵马归队后,扬鞭朝着北面指去,“右骁卫大将军,能否一战为我李唐平定一方祸患,就要看你等的表现了!”
仆固乙突连忙按捺住了心中的疑惑,转头答道:“理该如此。”
李贤今日这番话,显然是一位极有雄心壮志之人才会说出的。
不过这位大唐太子并不精通军事,应该也并非作伪。
他的“大将之风”只体现在抵达前线的风度上,却并不体现在人力的安排上。
仆骨乙突刚刚就地扎营,就听到了太子让人给他送来了一个消息。
他所带来的人手不必全部归入中军指挥,还是可以由他来带领。
正好二路人马的数量相差无几,便以二路并进的方式,先行试探多滥葛部的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