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伪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伪诈污蚀,于是便选择了离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让几个老头的评价很高。
这首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自然,诗风可谓“平淡”。
但这份平淡乃从“组”中来,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
这种貌似平淡实则醇美的特色,为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非常人所知,亦非常人所能。
这种醇美的韵味,撇开文学修养、艺术才能等条件,只有那种不愿随俗浮沉,不肯汩泥扬波的人身上才有。
杨黎姿似乎知道了为什么日出东方不想走仕途,他内心看不惯那帮人,他只敬畏人民的权力,但厌恶那些人。
他看起来好像一直在拍柳海东的马屁,讨好柳海东,其实据杨黎姿所知,他都没主动联系过柳海东。
拒绝权力的人,比拒绝金钱的人更难能可贵。
庭院里。
亭内一群老头老太太在喝茶赏字画,探讨文学,老曾来枇杷树这里找王子昊聊天。
通过聊天,王子昊得知,老曾的老伴六年前就过世了,老曾一直很挂念。
聊到平生憾事,老曾很难过,说出让他愧疚终生的一件事。
九岁,上午体育课时,他买了瓶饮料,跟关系最好的一个同学一人一半,分着喝了。
同学把空饮料瓶要去,说中午去河里抓条泥鳅,用瓶子装着送给他。
然后下午同学没来上课。
第二天,老师说这个同学当天中午下河游泳时淹死了。
老曾伤心好久,回家后大哭了一场。
如果好同学活到现在,跟他一样,子孙满堂了啊。
“帮我看看这篇散文,可以的话,帮我润色几句,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老曾从里屋拿出一份稿纸,上面手写了一篇半文半白的散文。
“好,我看看。”王子昊靠在枇杷树旁的墙上,品读起老曾的手稿。
还真不错,老曾的确是个读书人,不是沽名钓誉,被过份夸大的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