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关于陆抗与蜀汉私下密约,企图瓜分东吴的谣言在东吴朝堂传开。孙綝趁机煽风点火:“陛下,陆抗手握重兵,又与蜀汉来往密切,恐有不臣之心!”孙休虽信任陆抗,但谣言越传越广,心中也不免起疑。
陆抗得知谣言后,并未慌张。他上书孙休,请求辞去兵权,以表忠心:“臣愿卸甲归田,只求陛下明察,勿中曹魏奸计。”孙休接到奏疏,陷入沉思。此时,丁奉挺身而出:“陛下,陆将军忠心耿耿,此乃司马昭的反间计!若此时削其兵权,正中敌人下怀!”
与此同时,蜀汉使者也来到建业,带来刘禅的亲笔信,信中表达了对陆抗的感激,以及渴望联盟的诚意。孙休这才如梦初醒,下旨安抚陆抗,并命他继续统领大军,筹备抗魏事宜。
而在曹魏境内,司马昭的反间计失败,却并未放弃。他决定改变策略,先集中兵力攻打蜀汉,待拿下成都后,再全力对付东吴。于是,他增派大军支援钟会,对剑阁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击。
剑阁关前,姜维亲自坐镇,指挥蜀军顽强抵抗。魏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钟会强攻数日,伤亡惨重,却毫无进展。他望着高耸的关隘,无奈地叹了口气:“姜维不愧是诸葛亮的传人,这剑阁,实在难以攻克啊!”
此时,邓艾向钟会献计:“将军,剑阁正面强攻难以奏效。末将愿率一支奇兵,偷渡阴平,绕过剑阁,直取成都!”钟会虽怀疑此计太过冒险,但也无更好办法,只好同意。
邓艾率领两千精锐,踏上了偷渡阴平的险途。他们翻山越岭,攀悬崖,涉深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穿过阴平小道,出现在江油关下。江油守将马邈面对突然出现的魏军,惊慌失措,开城投降。
消息传到剑阁,姜维大惊失色。他深知成都危在旦夕,不得不放弃剑阁,回师救援。钟会得知邓艾得手,也率军追击,蜀军腹背受敌,形势岌岌可危。
陆抗在东吴得知蜀汉危急,立即上书孙休:“陛下,蜀汉若亡,东吴孤立无援。请允许臣率军西进,支援蜀汉!”孙休准奏,陆抗点齐三万精兵,沿江而上,直扑永安。
当陆抗的大军抵达永安时,发现魏军守将早已弃城而走,原来他们听闻东吴援军到来,心生畏惧。陆抗不费一兵一卒,占领永安,随即分兵两路,一路支援姜维,一路直插魏军后方,切断其补给线。
邓艾的大军逼近成都,刘禅在黄皓的怂恿下,竟然开城投降。蜀汉灭亡的消息传来,陆抗痛心疾首:“想不到蜀汉竟如此轻易覆灭,这天下大势,愈发艰难了。”但他并未气馁,立即调整战略,加强永安防线,准备迎接魏军的下一轮进攻。
永安城头的风裹着江水的腥气,陆抗握紧腰间的剑柄,看着远处连绵不绝的魏军营帐。夕阳将魏军的旌旗染成血色,“邓”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嘲笑他这个试图力挽狂澜的失败者。
“都督,魏军已完成三面包围。”副将丁奉匆匆赶来,铠甲上还沾着巡逻时的露水,“昨夜哨探来报,钟会大军正从剑阁方向驰援,不出三日便会与邓艾会合。”
陆抗转身望向城中,百姓们脸上满是惶恐,士兵们神色凝重地搬运着守城器械。蜀汉灭亡的消息像瘟疫般迅速蔓延,城中人心惶惶。他深吸一口气,说道:“传令下去,将所有能作战的青壮编入民夫队,加固城墙,挖掘壕沟。另外,把粮仓的存粮分出三成,设立粥棚,安抚百姓。”
“可是都督,存粮本就不多……”丁奉面露难色。
“人心不稳,城必难守。”陆抗目光坚定,“况且,我们并非全无胜算。派人即刻出发,前往荆州求援,就说永安若失,荆州门户洞开,魏军必将长驱直入。”
夜幕降临,永安城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只有远处魏军营地传来的阵阵号角声,打破这诡异的宁静。陆抗站在城楼上,望着魏军营地中星星点点的火光,心中盘算着破敌之策。
:https://y。手机版:htt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