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感觉喉咙发紧。
"年轻人,做实事的人总会遇到绊脚石。"李魁文从抽屉里拿出个透明证物袋,里面装着枚U盘,
"今早截获的,有人出价五十万买你们冷链车的GPS数据。
胡贵国突然举着手机闯进来,镜头里是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
穿着星耀工服的采购员正在和菜贩争执:"王老板,你这批土豆淀粉含量不达标,我们真不能收。""你们星耀要求比超市还严!"菜贩气急败坏地掀开篷布,露出印着竞品公司LOGO的包装箱。
"直播观看人数突破三百万了!"胡贵国压低声音兴奋地说。弹幕疯狂滚动:"原来星耀真的在严格把关""那个造谣的自媒体怎么不说话了"。
李魁文饶有兴致地看着实时评论,忽然从书柜深处捧出个檀木匣子。红绸布掀开瞬间,李凡瞳孔微缩——那是枚金穗环绕的奖章,农业领域最高荣誉"丰收勋章"。
"百城助农计划,需要个可靠的合作伙伴。"老会长指尖划过华国地图,在二十个红色标记上轻轻一点,"这些城市的特色农产品,需要最专业的供应链。
他忽然将U盘推过来,"而有些人害怕的,正是我们要支持的。
李凡的目光在那枚“丰收勋章”上停留片刻,随后转向李魁文手中的U盘:“李会长,您说的百城助农计划,具体是指?”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会议桌边缘,桌面冰凉的触感让他愈发清醒——这看似机遇的橄榄枝背后,或许藏着难以估量的挑战。
李魁文并未直接回答,而是从文件柜底层抽出一本蓝皮档案册。
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名录,云省的咖啡豆、东山省的苹果、疆省的葡萄干……每个条目旁都标注着详细的产量与滞销数据。
“星耀配送现在的助农模式,局限于少数区域。”
老会长将档案册推到李凡面前,“但全国还有上百个城市,数以万计的农户,他们的农产品同样困在深山、烂在田间。”
胡贵国凑上前翻看,倒吸一口冷气:“光是这些城市的冷链运输网络铺设,预估就要投入……”他的声音戛然而止,目光与李凡交汇。
李凡沉默不语,指尖轻轻叩击着那份云南咖啡豆的资料。
他当然明白,扩大助农规模意味着品牌影响力呈指数级增长,但仓库建设、物流成本、人员调配……每一项支出都像巨兽张开的嘴,能瞬间吞噬星耀配送这一年积累的微薄利润。
就算是星耀配送背后的公司,饿了吧外卖和永恒外卖也很难支撑。
“李会长,星耀目前的体量,恐怕难以承担如此大规模的项目。”他斟酌着措辞,“我们更擅长在局部区域深耕,确保每个合作农户都能得到切实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