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思想:将那个庞大、僵化的单一神经网络模型,解构为数量庞大的、功能各异的微型智能体。
每个MA代表一个特定的信息处理单元或认知功能微模块——
例如,一个负责视觉特征提取,一个负责时间序列预测,一个负责情感效价评估,一个负责抽象关系推理……它们不再是固定连接的节点,而是拥有局部目标、感知能力、简单决策逻辑和与其他MA通信能力的独立实体。”
宋安眼神微凝:“像生物体内的细胞群落?”
“非常贴切!”霍桑点头,“关键在于赋予它们自主性和协同演化能力:每个MA根据其预设的‘职责’,从信息流中提取与自身相关的局部特征。它们有一个基础的、短期的‘生存目标’,比如最大化自身处理的特定信息熵,或最小化预测误差。
宋安的手指在真皮扶手上轻轻敲击,节奏稳定,仿佛在模拟信息流的脉动。“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给我们的AI智能体投喂数据。”
轿车驶入深蓝实验室核心区,冰冷的合金甬道在车灯下泛着幽蓝的光泽。宋安的问题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霍桑脑海中激荡起层层涟漪。
“数据…”霍桑喃喃重复,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的频率更快了,“智能体需要‘喂养’的信息流,必须足够复杂、足够混沌、足够贴近人类认知整合时面临的真实‘湍流’环境。”他眉头紧锁,
“传统的结构化数据集——图像库、语音库、标准化文本语料——太‘干净’了。它们像实验室培养皿里的无菌细胞,无法模拟现实世界信息洪流的无序冲击和跨模态纠缠。”
宋安的目光沉静如水:“我们需要混沌的海洋,而不是无菌的泳池。”
“正是如此!”霍桑猛地抬头,“我们需要一种信息源,它必须同时具备:海量性:近乎无限的素材,供智能体进行长期、持续的探索和演化。
同时还得有高维度复杂性:包含视觉、听觉、时间序列、情感、社会关系、抽象概念等多模态信息的自然混合……
他列举着,声音却透出一丝无奈:“这样的数据源…现实中极其稀缺。构建专门的合成环境成本高昂且难以覆盖所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