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记口中称呼的微妙转变,意图不言自明。
意在提醒苏远,他终究是街道办的副主任,言行举止需顾及身份,不能全然以商人思维行事。
然而,苏远既已开口,又岂会被一个称呼轻易束缚住手脚?
他面色一正,语气诚恳而不失分寸地回应道:
“黄书记,我如今既然兼任了丝绸店的公方经理,肩上就多了一份为店铺经营和发展负责的担子。”
“思考问题、争取资源,自然也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继续清晰有力地陈述:
“咱们店,现在是全区、乃至全市公私合营的头一家,是标杆,是脸面。”
“眼下成衣铺子正要重新开张,后续还可能根据需求扩大生产规模。”
“这起步阶段,方方面面都特别需要区委领导们的关怀和扶持。”
苏远将姿态放得很低,话却说得滴水不漏:
“再说了,这合营企业,说到底也有咱们区委的一份不是?”
“往后,区里或者其他厂子单位若是有定制工作服的需求。”
“还望黄书记能多帮我们美言几句,优先考虑咱们这儿。”
“我们重启成衣业务,不仅有现成的设备和技术成熟的老师傅。”
“还能根据单位要求进行专业设计。”
“保证做出来的工服既体面实用,又能按时交付。”
“如果订单量大,我们也完全有潜力扩大生产,满足需求。”
这一番话,条理分明,既表明了立场,又巧妙地提出了诉求,听得旁边的几位干部一愣一愣的。
众人心里暗自嘀咕。
还能这样直接又自然地跟领导要政策、拉业务?
黄书记看着苏远,眼神里多了几分复杂的意味。
他之前听闻的关于苏远的评价,多是能力超群、处事稳重。
今日一见,才发现此人还有如此“活络”、甚至可以说“精明”的一面。
他心下不禁感慨:“难怪年纪轻轻就能有这般作为,想法超前,胆识过人,更难得的是行动力极强,一旦认准目标,便毫不扭捏,敢于争取,全然不顾及旁人的看法。”
不过转念一想。
苏远现在毕竟是丝绸店的公方经理。
为自家店铺谋划发展,也是职责所在,无可指摘。
只是这种直接“伸手”要支持的方式,让黄书记一时有些难以招架,更不敢轻易打下包票。
然而此刻周围这么多双眼睛看着。
苏远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
黄书记也不好当面驳斥。
只得点点头,语气略显保守地应承下来:
“好吧,你的想法我知道了。”
“以后若真有合适的机会和单位有这方面需求。”
“我肯定会优先替咱们这第一家合营店宣传和引荐的。”
“当然,这最终能不能拿下业务,关键还得看咱们店自身的手艺、质量和信誉过不过硬。”
苏远立刻接过话头,语气坚定地保证:
“这个您绝对放心!”
“只要有机会,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拿出最好的质量和最高的效率。”
“绝不会辜负领导的信任,更绝不会让任何合作单位失望!”
黄书记闻言,只能报以一丝无奈的苦笑。
他早先听到的关于苏远的传闻,几乎全都集中在其卓绝的工作能力和沉稳的行事风格上。
印象里该是个严谨甚至有些低调的干部。
万万没想到。
一旦角色转换,涉及到具体的经营事务,此人展现出的主动性和策略性竟如此之强。
适应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不过,黄书记内心对此倒也并无太多反感。
反而觉得这种敢于任事、主动开拓的精神,正是合营企业所需要的。
此事便算是初步达成了默契。
黄书记顺势转头,对身旁的李民生主任叮嘱道:
“李主任,雪茹丝绸店只是我们前门街道打响的第一枪。”
“咱们街道商铺林立,是四九城商户最集中的地方。”
“接下来的公私合营推进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你们一定要再接再厉,不可松懈。”
李民生连忙郑重地点点头,将领导的指示记在心里。
古韵茶楼,二楼雅间。
苏远踏着木质楼梯而上。
穿过一段安静的回廊,推开一扇雕花木门,走进一间陈设雅致、略显僻静的茶室。
这里是一处独立的小包间,私密性很好。
苏远抵达时,里面已有两人在等候、
正是娄振华和他的夫人谭雅丽。
此次会面,是娄振华主动相约。
近来的风声越来越紧,政策推行力度肉眼可见地加大,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终日坐立难安。
思前想后,娄振华终于还是下定决心,邀请苏远来此一叙,盼能指点迷津。
苏远进屋后,侍应的茶博士便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门。
娄振华的夫人谭氏,也就是娄晓娥的母亲,亲自跪坐在茶几旁,娴熟地烹水沏茶。
谭氏出身名门,是赫赫有名的谭家菜传人,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茶道花艺皆有涉猎。
虽已年近四十,但仪态端庄,风韵不减。
此时静心沏茶,动作行云流水,别有一番气韵。
苏远落座后。
娄振华并未急于切入正题。
而是先从身旁取出一个细长的锦盒。
打开后里面是两卷古旧的字画。
娄振华将其小心地放在茶桌上,语气恭敬地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