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孩子接过自己的话,讨论医术。
他忍不住坐直身子。
道术怎么分个高低,不比比大家看不出来。
可医术同样是道士行走江湖的一种本事,刘渊然在这方面,就算不是名医,也绝对是良医。
从一开始的讨论,到发现自己居然跟不上张异的节奏,他微微吃惊。
张异最擅长的,自然是未来的现代医学体系。
他对传统医学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验方的水平,不过有萧九贤点拨,加上他变态的记忆力。
他这段日子确实补上了传统医学理论不足的问题。
在一番交流下来,刘渊然明悟过来,龙虎山京城的话事人,其实是眼前这个小道士。
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甘愿留在这座小道观,而不是去主持朝天宫。
医学交流结束,大家的寒暄也告一段落,刘渊然终于说出他今日前来的主题:
“邓道长可曾听说宋夫子的那篇文章?”
邓仲修和张异闻言,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刘渊然好好来拜访,原来是为此事而来。
这有些出乎意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皇帝的故意默许,关于宋濂这篇文章在朝堂上的讨论度越来越高。
这其实是因为皇帝否了中书省那份方案的反噬,是读书人借僧道的这点特权,表现出对皇帝选择的不满。
不患寡,患不均。
只可惜在场的三位道人,都还并不知道这层暗流涌动的消息。
就如此时的刘渊然,他自觉得宋濂对僧道二门有意见,这是儒家对佛道二教的打压。
大家千百年过来,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数都选择默认佛道二教拥有这点小特权,你宋濂掀桌子是什么意思?
你们儒家吃肉,还不许咱们和尚道士喝口汤?
关系到切身利益,不拘佛道,这时候都是群情激奋。
而且,因为朱元璋提前了几年禁绝僧道,将和尚道士都关在道观里……
除了少数有特赦的道士和尚还有龙虎山的门下,
其他人聚在一起没事,更是会热火朝天的讨论这件事。
越讨论,大家的火气就越大。
这种动了一个集团利益的事情,也亏得这些道士和尚们不能出去。
如若不然,伤害宋濂的事大家不敢做,可门口泼粪之类的事情,估计少不了。
可不管僧道舆情如何汹涌?
他们悲哀的发现,自己的声音根本无足轻重。
他们需要一个人帮忙发出声音,表达他们的不满。
可是,细数一圈,大家发现能帮忙说话的人也没几个。
天下名僧高道不少,可能将声音传到宫里的人并不多。
佛门本来声势浩大,势力也比道门大许多。
不过高僧如云的佛门发现一件尴尬的事,那就是他们的领头人慧昙法师撂挑子不干了。
他们缺乏一个发声的人。
慧昙未必是佛门修行最高的人,可他有善世院的身份,就表示他是官,可以跟皇帝发声。
他去云游了,皇帝也没任命新的天界寺主持。
那这个渠道也堵住了。
而自然而然的,暂时放下矛盾,为了彼此利益一起争斗的和尚们,将希望寄托在玄教院上。
玄教院的主事人,暂时是空着的。
大家目光又集中在龙虎山的张天师上,老张不在京城。
朝天宫主持邓仲修,这个威望和资历都不够的小道长,竟然成为了众人的希望。
这也就有了刘渊然前来求见邓仲修的戏码。
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张异很无语。
他刚才还劝邓仲修别掺和这件事呢,结果人家都求到门上来了。
这让他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毕竟慧昙是他自己给气走的……
张异想让佛门当MT的计划,瞬间落空。
刘渊然将京城的局势娓娓道来,张异都不得不服这道士。
他从年轻的刘渊然身上,看到一种叫做野心的东西……
谁说道人僧人就不能有野心?
眼前这位年轻的道士,也许未必有后世入京时的道行,但一位开宗立派的祖师级人物,最不应该缺乏的就是开括进取的野心。
佛道二门如今的一切,也是前辈们给争来的。
张异并不会因为窥破刘渊然的野心而看轻他几分,也明白刘渊然这次,是真想为了佛道二门的利益奔走。
他也知道,初入京城的他,并没有足够的威望去跟皇帝争取什么?
所以希望龙虎山一脉支棱起来?
可张异是谁?道教非著名工贼,这件事都是他挑起来的。
让师兄在这件事上冲头阵,那不是害了邓仲修吗?
就他这个小身板,还不够人家一个冲锋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