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军训!!!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大中学校领导主动要求扩大军训规模和时间。

青年学生要求参军、报考军校的人数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总后是作为军训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在刘之野领导下,他们在探索学生军训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中,军地摸索出不少实在管用的好办法。

在燕京,兼具“训、学、吃、住、保障”功能的基地化训练路子越走越宽。

八十年代末,燕大区在刘之野的领导下就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学生军训基地。

打那以后,整个燕大区已投入使用的军训基地有十个,年承训能力达30多万人次。

在粤省,高等学校纷纷在临床医学、通信工程等专业开展军民融合训练试点,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在西南,多所大学针对地区多山的特点,在军训中加入防空袭、防生化等课目,增强学生实战化体验。

在桂省,军地走开错峰军训的路子,分期分批训练大大缓解驻军部队的承训压力。

在沿海省份等地,军地积极选拔优秀预备役官兵、民兵骨干、退役士兵参与军训工作,所有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学生军训事关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事关国防建设的未来。

十几年来,学生军训在改革中求突破、谋创新,日益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道路,收到了良好的ZZ和社会效益,更为强军兴军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迷彩九月,淬火青春。

校园里整齐划一的方队,成为初秋最美的风景。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九月,中原省一座座菁菁校园里,回荡着“三个不相信”的铮铮誓言。

这一天,中原大学几千名大一新生齐聚军训场,整齐列队、精神昂扬。

同一时间,中原城建学院、平顶山医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八所院校2万余名新生,正在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生前所在部队官兵组织下进行军事训练。

负责带队军训的总教官是刘本明,他曾八次负责执行给驻地大学生军训任务,军训经验极其丰富。

近年来,部队在军训教官选拔、培训考核、军训实施等环节上,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

8月下旬,经过层层选拔,刘本明所部200余名官兵脱颖而出,被确定为参加岗前培训人员。

在填写“学生军训教官申请表”后,他们开启为期7天的岗前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面试、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四会”教学等多项考核。

取得军训教官资质认证后,于9月初持证上岗。

“我很幸运,我的青春有迷彩的颜色。”

训练间隙,第一次担任军训教官的大学生士兵李晓,与中原大学参训学生促膝交谈。

李晓聊起自己的学生时代,聊起自己的从军故事,在场学生深受启发。

“李教官和我们年龄相仿,共同语言多,他在训练场上雷厉风行、严谨细致,场下却平易近人、谦逊真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大一新生张凡说。

“长津湖战役中,老连长杨根思带领官兵连续击退敌人8次进攻,最后用生命铸就‘三个不相信’精神。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一茬茬官兵传承着‘三个不相信’精神,踏着英雄的足迹,奋勇向前。”

在中原城建学院,教官们正分享部队的战斗事迹、光辉历史和英雄们的故事。

某大一新生动情地说:“我从中读懂了‘信仰的味道’,读懂了家国情深。”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夜幕下的训练场,电影《英雄儿女》正在放映。

影片中的人物、故事及插曲,把学生们的思绪带回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

“我们是来自英雄部队,就得让学生看到英雄部队的作风和形象,我们要把英雄精神传承下去。”

一天的训练结束,军训总教官刘本明跟军训教官们这样说道。

秋意渐浓,暑气未消。

在“刘家庄高新区”第一中学操场上,来自卫戌区警卫二师的军训教官唐朝正顶着烈日、趴在地上给学生们进行战术动作示范教学。

卧倒、据枪、瞄准、击发……一个回合下来,汗水浸透了迷彩服。

唐朝干净利落、一气呵成的战术动作,赢得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唐朝在部队服役第5年,现为二期士官。

卫戍区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学生军训教官队伍建设的措施》,从人才储备、考核选拔、培训使用等方面予以规范;

建立军训教官“人才储备库”,将优秀士兵纳入其中,根据服役经历、组训经历实施动态管理、定期更新。

唐朝是首批进入“人才储备库”的教官。

“得知有机会成为军训教官,我第一时间报名。”唐朝说。

然而,要获得教官资质,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要想上岗,必须经过选拔。”每年学生军训开始前,会向“人才储备库”的备选教官发布“征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