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老刘,刚才跟谁煲电话粥呢?神神秘秘的。”甘凝放下手中的报纸,从老花镜上方投来探询的目光。
她将报纸对折放在膝头,身子微微前倾,显露出十足的好奇。
刘之野在妻子对面的沙发上落座,慢条斯理地端起青花瓷茶杯。
他轻轻吹开浮在水面的茶叶,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含笑的眼睛:“还能有谁?你那个宝贝小儿子呗。”
甘凝闻言立即撅起嘴,将报纸重重拍在茶几上:“好啊!这个小没良心的!”她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他现在眼里就只有你这个当爹的,我这个当娘的怕是早被他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说着还不忘用指尖戳了戳自己的太阳穴,一副又气又笑的模样。
刘之野无奈地叹了口气,语气温和地说:“怎么还急眼了呢?我们谈的都是军务,涉及机密事项。你这醋吃得可有点莫名其妙啊。”他摇摇头,心想妻子自从离休后,性情确实变得愈发难以捉摸。
甘凝冷哼一声,将手中的报纸重重拍在桌上:“行啊,你们最了不起!”她的指尖用力点着报纸上的一则新闻,“你自己瞧瞧这条新闻……”
那则新闻的标题赫然醒目,显然这才是引发甘凝生气的真正导火索。
这篇报道讲述的是一个残疾老兵,因为没钱治病,只能……
在报道里,记者用充满敬意的笔触写道:即便这个残疾……,他却没有接受那些递来的钱,而是选择了两个馒头。
刘之野见状后大为光火,这么多年来他包括整个刘氏一直在致力于伤残退役军人、烈士家属们的安置保障工作,没想到还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看到记者笔下的老兵,刘之野心里真是疼啊。
只要是当过兵的,谁都受不了这样的场面。
往年他们把青春和健康都献给了战场,如今却连基本的生活都没法保障,实在是太悲哀了。
那篇报道里有张照片,能看到那个老兵坐在地上,旁边放着用木棍临时做的拐杖。
他面前没有乞讨的碗,只有一顶破旧的帽子。
记者在报道里提到,这个帽子里放着老人唯一的财产,那就是他的退役证和残疾军人证。
在看到这个报道之前,刘之野真没想到,这么多年的努力下,还会有这样的事发生,这是他绝对不会容忍的。
易援朝今年刚升任后勤保障部副部长,就接到了首长刘之野的电话。
电话里,刘之野的声音低沉,说要易援朝过来一趟。
易援朝不知道刘之野找自己什么事,但听着老首长的声音,易援朝觉得他不太高兴,怕不是自己手下有人犯了错吧?
易援朝心里七上八下的,来到刘之野办公室门口。
那秘书就在门口,易援朝朝他瞅了一眼。
秘书只是摇摇头,没说啥,就去向刘之野汇报易援朝来了。
易援朝听到“让他进来”一声,眼见秘书把门给自己打开了。
他心里有点懵,不太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看到易援朝进来,刘之野就指了指沙发,示意他坐下。
易援朝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刘之野却没开口,办公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沉闷。
坐久了,易援朝心里愈发紧张。
“易援朝,你觉得你在保障部过得咋样?”就在易援朝烦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刘之野突然问了个和这事儿完全不着边的问题。
“首长,保障部的工作确实挺忙的,可比在其他部门那会儿要轻松多了。
不过这保障部的事情杂七杂八的,难免有些事情可能顾不上。”易援朝听见刘之野问,便实话实说。
刘之野听完易援朝的话,没多说啥,就把一份报纸递给了他。
易援朝有点迷糊,但还是接过报纸了。
在报纸的头版上,居然登了个关于抗M援C退伍老兵……的新闻。
易援朝一看到这个报道,眼睛都瞪圆了。
他朝刘之野看去,像是确认下这事儿是真是假。
刘之野沉着脸点了点头,肯定了这篇报道的真实性,顿时让易援朝彻底打消了心中的侥幸。
说句实在话,报纸上报的那些情况,连易援朝自己都没想到。
毕竟大家都觉得,有功的老兵退伍,家乡地方肯定会给些照顾呗。
而且老兵们不想给地方添麻烦,所以从来没向地方求过助。
于是大家都觉得退伍的老兵生活应该没啥困扰。
直到这篇报道和这张照片,就像是给了易援朝一记响亮的耳光,让他猛然清醒过来。
刘之野让易援朝看看这篇报道,主要是想让他明白,在他们看不见的角落,有些……的生活其实过得不容易。
他这人对士兵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易援朝又何尝不是呢?
……把所有都奉献给了国家,理应得到特别的对待。
可偏偏就是这些为付出一切的人,最不愿意给…添麻烦,甚至希望…给自己特殊照顾。
想到这儿,刘之野心里就绞痛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