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给大唐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有时连李世民自己都感到难以把握。
“陛下,旁的事奴婢不敢妄言。但那新式军装在皇家军校推行后,确实广受赞誉。尤其是在野外求生、越野奔袭等操练中,其便利性是传统服饰无法比拟的。”
张阿难躬身道,“不过,祖宗的传统也非同小可,朝中为此有所争论,由他们去争论一番,或许也并非坏事。”
张阿难一反常态,将众人的真实想法和盘托出。
的确,面对新潮的服饰,许多人心里都存着一份纠结。
若说它不好,为何已有人欣然上身?
可若说它好,其形制又与人们世代相传的观念大相径庭。
尤其是燕王在军校推行的新式军装,朝中诸多将领都密切留意着,对其利弊得失,大家心里都有一本明账。
“你所言不差,朝堂之上若是风平浪静,那反倒是天下奇闻。只是朕有些想不通,那个杨本满,这次竟没有上书弹劾想儿。”
“长安第一谏”杨本满的名头,在京城里可谓是无人不晓,李世民也正是因此才对这个人物印象深刻。
为此,他还特意让张阿难去调查过此人的底细。
可今天,他翻遍了案上所有弹劾的奏疏,唯独不见杨本满的名字。
这真是怪事一桩。
如此绝佳的由头,杨本满居然能按捺得住。
“陛下,杨御史如今在御史台里可是数一数二的富户。当年他随燕王殿下扩建茶坊,这几年家财滚滚而来。说句实在话,杨家的茶业如今在大唐已是第二把交椅,每年带给杨御史的进项,怕是不下五万贯。”
张阿难对杨本满并无偏见,只是就事论事,将自己所知的情况禀报上去。
“张阿难,依你之见,这长安城里,像杨本满这般的人,是否还有许多?”
李世民面露沉吟之色,这神情让张阿难不敢轻易接话。
他听得出来,天子此问,绝非字面上的意思。
储君与魏王之间的明争暗斗,已到了愈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些事,李世民并非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