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门生”们请来的历史大小牛们刚发布《明朝那些事儿》过度戏说的言论,清醒的读者们就在评论区反驳起他们来。
更糟糕的是,他们的再次下场引来了一尊更大的大佛亲自下场为周硕背书。
那是一位历史学界的巨牛,是刘清澜教授一方请来的。
他的发言很简单:
“《明朝那些事儿》确实存在过度戏说的问题,但作为通俗历史读物完全足够。我们应该明确一点:这并不是严谨的学术专著。作为一本历史通俗读物,我们更应该看到它的可读性和对历史通俗化的影响。开创性叙述方式对于历史科普有着巨大的作用,这本书可以认为是历史科普的里程碑作品。”
巨牛在历史学界可谓是非常权威,他一下场,等于是盖棺定论。
读者们都用大牛的评价去反驳那些说《明朝那些事儿》过度戏说的专家,他们的评论区差点被读者们冲烂。
张子良的“得意门生”们一败涂地。
这是一个月光明朗的晚上。
和之前那个连星星的没有的晚上不同,今天的月光明朗,星光灿烂,连空气都很舒缓。
李怀仁正低着头站在张子良的书房里。
第一次来的时候师兄弟们一起来,这次事情办砸了就只有李怀仁一个人来了。
“老师,这次的事情我没有办好。”
李怀仁说完这句话,头更低了,也不知道真是为了没有给老师出气愧疚,还是为了自己拿不到课题而沮丧。
张子良靠在书桌上,脸上露出轻松欢愉的笑容。
“非战之罪。”张子良喝了一口茶,缓缓的说,“这次的事情没有办好,这并不是你的过错。”
“周硕乃是千古未见的奇才,在此之前,你们恐怕谁也想不到,他一个二十岁的小孩,居然在历史研究上有着这样的造诣。”
“他那本书我也看了,至少已经称得上是自成一家,更别提他有如此魄力,敢于颠覆传统,开创新的叙述方式,为历史通俗化做了如此巨大的贡献,史学界肯定要把他当宝,全力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