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打下草原,咱就给标儿让位

“到了那时候,爷爷就退位让贤,你爹当皇帝,你做太子。咱就带着文御、亦柳,过过悠闲日子。”

即便心里早有预感。

可听到朱元璋亲口说出这话,朱标还是立刻放下棋子,跪了下来。

朱允熥也连忙跪下。

“爷爷龙体康健,福泽深远,大明不可没有爷爷,朝廷也需要爷爷,爷爷万万不可有退位之念。”

朱元璋没好气地道:“咱是皇帝,想退就退,你小子敢阻拦?这几日把宫里宫外的事安排妥当,就立刻给咱离京,走这一遭,大明才能算真正安定。”

朱元璋终究亲口提起了退位之事。

从今年,洪武28年开始,朱元璋屡次表露年岁已高,不比当年。

但对于朱元璋欲退位的想法,人们只敢私下揣测,没有人敢直言相询。

没人敢直接问朱元璋是否真要退位。

朱允熥认真回顾历史,细数历朝历代真正实行退位的皇帝。

远古时期自是不必说,至夏禹时,王位的传承才转变为家族内继。

而在唐朝之前的那些退位,背后的真相人尽皆知,那些所谓的禅让君王,结局多是被废黜乃至杀害。

自唐后,大多退位皇帝都能得享天年。

但君王退位,并不意味着权力的真正和平过渡。

每一次退位,都伴随着权力的激烈交锋。

身为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真的下定决心要退位了吗?

朱允熥留心观察着朱元璋。

“您身为大明皇上,当然一言九鼎。”

朱标慢慢直起身,面带苦笑:“不过当下改革正盛,国事繁多,边境战火连绵不绝。此时大明最渴求的乃是一个‘安’字。如何安?”

“地方安定,民心安稳,百官齐心,朝堂稳固。而皇上自身更要稳如泰山,皇权一旦变动,国家免不了动荡一番。那时,改革中止,边境烽烟四起。”

“眼前繁华似锦的大明,未来又将是何种光景,谁人能料?”

朱标边说边走向朱允熥,弯腰拉起他,眼神诚恳地望向朱元璋。

“他不过初涉政坛数年,派他去凤阳、守边疆都成,但要他此刻即位为太子,真正坐上储君之位,无异于揠苗助长。”

朱允熥听着朱标肺腑之言,连连向朱元璋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