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呀,哥俩有这样的心。
可无论如何,也拗不过姜堰。
萧望月也道:“一家人过年,吃的用的都多,多备一些也无妨。”
姜棉和阿松都很高兴。
几十天没见面,终于能和爹爹娘亲,一块出去走动了。
“姜堰,走吧。”
她拉了姜堰的手,带着两个孩子,和丈夫一块上了街。
姜二郎和姜三郎互看一眼,然后会心笑笑。
大哥和大嫂,就到省城跑一趟。
回来,两个人真好的跟密里调油似的。
好事一桩,好事一桩。
正值年节,街上卖的用的吃的,全都和过年有关。
热腾腾的糖画,炸响的鞭炮,红彤彤的灯笼春联。
“姜堰,你打算,要买些什么回去?”
萧望月久居深宫当中。
逢年过节,有礼部和礼官准备。
在冷宫那会儿,也用不上过年。
所以,她还是头一次,经手准备这些东西。
“吃食,衣料,香烛果品。”
姜堰想了想,在他的记忆当中,过年无非就是吃好的穿。
再来一些糖果,鞭炮,还有春联,大致就妥当了。
总的来说,这两个人都没有,独自采买过年货。
“不对不对,过年,还得有压岁钱!”
姜棉一听,却把脑袋摇成了个波浪鼓。
小孩子看待年节,和大人是不一样的。
提出来的建议,也另辟蹊径。
“小棉说的不错。”
萧望月一点头。
在宫里,逢年过节也是要打赏宫女太监的。
她还记得。
有一年,养子送来一大包的金鱼儿,孝敬自己。
“娘亲,家里一共有三个小孩。”
阿松从旁说道。
姜棉,姜柏,还有小姑姑。
他没把自己,算进要收压岁钱的小孩子。
“应该是四个才对。”
萧望月摸摸阿松的脑袋。
“我不是小孩子,我不要。”
姜阿松的脸红了。
可最后三个字,声音确实越来越小。
姜堰把女儿放在了脖子上,儿子抱在怀里。
他沉呤道:“阿月,咱们去买红包!”
萧望月点头:“买来正好装压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