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砚执闻言,倾身在他微干的唇角印下一个吻,低声道:“以后我们就以安全为第一位,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平平安安的,去哪里,做什么,都开心。”
“嗯。”
飞机在华国北方某重要机场降落,早已等候的医疗团队和国安人员迅速而低调地将两人接走。季听被直接送往一家保密级别极高的医院,进行后续观察和治疗。
而几乎在他们落地的同时,负责护送他们回国的伊万诺夫将军接到了来自莫斯科的紧急通讯,他被要求暂留华国,进行‘进一步的友好磋商与情况说明’。
伊万诺夫站在舷梯下,望着季听和季砚执离去的车队,回想起季砚执那个关于轰炸机的故事和刚刚收到的命令,心底最后一丝犹疑也消散殆尽,只剩下深深的凛然。
季听接受了最好的医疗照顾,几天后便痊愈出院。他没有丝毫耽搁,甚至来不及好好调养,便在严密的护送下,第一时间返回了位于秦岭山脉深处的太初基地。
即便过去了快一周的时间,全球的目光依旧聚焦在华国,聚焦在季听这个名字上。
随着米国放出那则爆炸性的消息,这段时间里,质疑声却渐渐甚嚣尘上,许多西方媒体和所谓的专家开始带起节奏,声称华国此举很可能是又一次‘放烟雾弹’,极有可能是阶段实验遭遇了重大失败,为了维持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才故意释放假消息,玩弄星球大战式的战略欺骗。
从国家到季听早已了解某些国家的惯用伎俩,先给你扣上一顶莫须有的帽子,然后逼着你自证清白,在这个过程中极尽抹黑、打压、窥探之能事。
所以虽然季听不生气,但是他也不想,也没必要再继续纵容这种恶劣的行径。
在季听、曹院士、基地总负责人周振国三人与最高层进行深入权衡与商讨后,一个决定形成了。
三日后的晚间七点,华国《新闻联播》准时播出。
在播报完国内要闻后,画面切换,主播用沉稳而自豪的声音说道:“下面播送一则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日前,我国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太初装置’传来捷报,在可控核聚变研究领域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
画面随之转入提前录制好的新闻片段,背景是充满科技感的太初实验室控制大厅,工作人员井然有序。
季听出现在镜头前,他穿着洁白的研究服,面容依旧夺目,只是略瘦了些,眼神却一如既往透着超越年龄的沉静从容。
他没有过多渲染情绪,而是用清晰严谨、又便于大众理解的语言,简要介绍了此次突破的关键点:“我们成功实现了高参数等离子体下能量约束时间的指数级增长,并首次在实验环境下,使得能量增益因子Q值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无限接近并短暂触及了科学界公认的‘能量平衡点’这一关键阈值。”
“这意味着,我们人类距离点亮‘人造太阳’的梦想,只剩下最后一步之遥,为我们最终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奠定了最为坚实、不可或缺的基础。”
他的叙述平静而有力,没有夸大其词,但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