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组继续充当侦察尖刀,大部队跟在后面,然而刚从山谷迂回过去,狙击组又侦察到了暗哨,而且还是两组。
我立刻拿出电脑,标出这两组暗哨的位置。
高坤正咬牙说道:“交叉掩护视角,狙击手的战术配备……这营长干过特战?”
“不无可能。”
“怎么办?”
“我想想……”
我一边研究着地图,一边观察实地情况。
“绕不过去。”
“那只能硬来了。”
高坤正又说道:“距离最近的可疑封锁线C只有700米,可疑封锁线B一公里,可疑封锁线A两公里。”
只有一个营,最多组成一道封锁线。按照之前的分析,B是真实封锁线的可能性最大。
一公里。
这个距离说远不远,但说近也不近了。
我咬牙说道:“那就硬来,活了干,死了算!不过,不能当莽夫,得有点策略。”
高坤正眼睛转了转:“三十六计?”
“声东击西如何?”
“靠谱!”
我按着通讯器说道:“全体注意,我们准备硬来。具体战术是……”
“狙击A组、狙击C组!寻找狙击地点,给我盯住这两组暗哨,等待我的开火命令。”
“其余所有人,立刻向东转移一公里,到达我在地图标注的点,侦察那里的暗哨情况,我们将在那里突围。”
“确定那边的情况后,我会下令AC两个狙击组开火,记住,必须不能留活口,完成后立刻向东转移,与我们会和。所有人,听明白了吗?”
“明白!”
“狙击A组明白!”
“狙击B组明白。”
“……”
我让狙击组在这里开火,就是让敌人认为我们将从这里突围,让后方的封锁线向这边靠拢。
而随后,我们就从东侧动手,打一个时间差。
敌人未必会上当,但总比从这里硬闯要强。
其实,我脑海冒出的第一个战术,并不是这个。
而是让突击组悄悄摸上去,生擒这两组暗哨,只要控制住就好,不要触发他们的终端,也不要让他们通讯。
然后我们大部队堂而皇之的摸过去,前面肯定还有暗哨,到时候再交给狙击手解决,突击组解决掉眼前这两组暗哨后,跟上大部队。
这样,我们就缩短了敌人发现我们的时间,也更接近封锁线了。
之所以没用这个战术,是因为这两组暗哨都在制高点,视野非常开阔,而且很刁钻,突击组就算再小心,也爬不到人家近前。
再三考虑一下,这一招还是到东侧山脊用吧,那边的山路更崎岖一些,或许能够实现,在这里虚晃一枪,玩一招声东击西也是不错的。
命令下达完毕,除了两个狙击手,全员向从侧转移。
这边的山脊果然如地图上显示的那样,非常崎岖,甚至有些地方陡峭得接近直角,像悬崖似的。
在这种寒冷的天气下,热成像非常的好用。
这东西只有狙击组有,所以这次由狙击B组的余沛东和丁晓洋爬上去,找暗哨。
十分钟后,丁晓洋汇报道:“报告,发现一组暗哨。”
“具体位置。”
很快,我的指挥终端上出现了标注的精确点位。
“只有这一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