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嘛,何兰那边已经说了,要给我们设计一艘一万立方米的挖泥船。”
“我们知道,不过,何兰的挖泥船技术太落后了,他们手头只有耙吸式的挖泥船,根本就比不上我们三菱的绞吸式挖泥船,哈桑殿下,我猜,对方一定没有讲述其中的区别吧?”
说起技术来,这些小矮子们挺起了胸膛,他们有骄傲的资本。
三菱集团是1870年开始起步的,当时的九十九商会,只是贩卖铸铁的天水桶而已,但是在五年之后,就和长崎造船所合并,从此就开始了大发展。
1917年,又开始涉足汽车生产,是岛国第一部量产型汽车,二战期间,更是造了很多军事装备,包括各种战列舰。
二战结束,岛国被打成了废墟,但是没多久,又变成了一个工业强国,至于造船业,那就更是岛国的主打产业了!
岛国为了扩大国土面积,自然也会填海造陆,就需要挖泥船,他们的技术,自然更加先进。
秦富来了兴趣:“什么区别?”
“所谓耙吸式,就是在船体两侧或者尾部,装有耙头,它可以一边航行,一边把海底的泥沙吸到船上,船体内部有专门的存放泥浆的船舱,这个一万立方米,指的也不过是船舱内部的容量而已。您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台水下推土机加翻斗车的组合。”
“而绞吸式,则是在船体下面设置铰刀,把下面的河底或者海底绞松,然后把这些泥浆吸进来,还能通过排泥管,把它再排出去,这样一来,就不需要船舱装泥,直接就能拍走!耙吸式,哪怕一万立方米,那也得装满了就开走,然后卸货,而我们绞吸式,可以直接排走,持续工作!”
秦富承认,自己对这些专业技术并不是很精通,自己的水平只是局限于后世媒体上的那些消息,说我们的天鲸号是如何的造岛神器,地球3D打印机等等。
对于具体的技术数据,并不了解。
现在,岛国人这样一说,秦富才恍然大悟,这何兰人,居然还给自己挖了坑啊!
后世,咱们的貌似也是以绞吸式的为主啊,距离近的时候,直接把挖出来的泥浆喷上去就行,距离远,就在海面上架设管道,就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现场一样。
“那你们的绞吸式,一个小时能挖多少?”
“以我们现在的水平,每小时能挖掘一千立方米,而且,还能排放到三千米之外的地方。”古贺腾骄傲地说道:“他们所谓的一万立方米,我们十个小时就能挖出来,而且还能开着走!”
“不行,太少了!每小时至少得三千立方米,排放的距离,至少也得六千米!”
啥?
岛国人睁大了眼睛。
“怎么,你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