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嫌弃王绾的人,是嬴政吧,是让王绾最尽心尽力的人。其次就是王绾平日里厚待的那些门生们,门客们。
门客们一个个先后背刺了王绾跑去蒙府、冯府,帝国新晋的红人跟前。
再次就是那些门生们,他们开始厌恶王绾了。
每天跟着这个糟老头子办事,他们不服气了。好像这些年轻人他们自己不会老似的,横竖是不服这个走路都走不稳的老头儿了。
他们觉得丞相府里充斥着一股奇怪的氛围,暮气沉沉的老年人掌握大权,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被呼来喝去、折腾的没有精力。
曾经的门生长大后,看到王绾老是‘赖在’那个位置上,大家伙纷纷起了逆反厌倦之心。
不等秦二世先提出来说,那些被王绾提拔的门生,第一时间站出来,议论王绾,希望把王绾给赶下台。
你要说原因吗,就是王绾对他们太好了。
王绾教给了他们很多东西,还让他们站在一个高位上。
那在这些人的眼里,自然是王绾最好欺负了。
于是乎,这帮人联合起来,第一时间把王绾给蹬下去了。
蹬王绾下位的人,正是王绾曾经寄予厚望的徒弟。
因为正是这些人,也只有这些人,跟着王绾的时间最久,最是了解他贴近他。他们知道知道王绾的一切弱点,王绾得罪过谁……
所以他们最能够致王绾于死地。
以至于王绾快死时,来看望他的并不是昔日的得意门生,而是曾几何时,王绾根本看不上的那些边角料。
王绾曾经当过很久的老师,教出了不少好学生。
只是万物相生相克,既然教出来了很优秀的学生,自然地肯定也有一些很差的学生。
在王绾眼里,这些人家底不好,根器不行,更加不懂得人情往来,每天就知道胡溜溜,连雅言都不会说。
但是呢,王绾病重时,来看望他的却是这些人。
以前王绾最喜欢骂他们这些人了。
王绾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其他弟子舍不得骂,有的不能骂,只能骂这些边角料了。
过去,这些不成器的学生,因为官职低微,有的混的不好,甚至转去从事贱业商业,有的跑去当老师,不配登临丞相府门。
现在,王绾不是丞相了,也没过往的势力了,再也没有那些拥趸,彻底沦落为无人问津的人了。
他的儿孙们也都因为王绾自己的清廉,导致王绾失势时,竟然还在遥远的地方做秦吏,等同于没有实权嘛。
于是乎,荒唐的一幕发生了。
王绾老了的时候,他们竟然还要求昔日王绾的学生,让他们给皇帝传个话,准许他们回来侍奉父亲。
真是荒谬。
这个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生物是什么?
答曰:白眼狼。
如今王绾无权无势,就连家里的家丁都开始意识到了家门衰弱,过去他们可是专门‘看人低’的主儿,现在一个个也开始不看人下菜了。
过去有些人,连巴结王绾的资格都没有,连排队进丞相府的号都排不上。
如今倒好,身份卑微的他们竟然能够排上号,前来探望过去他们佩服之至的老师。
虽然这些学生们经常挨打挨骂挨罚。
但是等到离开了老师,他们才意识到过去老师对他们还是相当好的。
要是没老师传授的一技之长,他们离开了丞相府,真的是一文不值,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生存就是这样残酷的。
王绾躺在病榻上,看到来看自己的人竟然是曾经自己瞧不上的学生,那也是相当的惭愧。
所谓百密一疏,王绾自认为方方面面都做的很好,觉得自己很成功,到老了发现自己过去也是个厚此薄彼的人。
竟然是自己曾经看不上的人排队来看自己。
在晚年的时候,王绾就和这些昔日看不上的学生们,一起弹琴、唱歌、喝茶……
这是他没有考虑过的晚年。
就这样,自认为无愧于帝国,无愧于两位皇帝的丞相王绾,在自己晚年体力不支时,第一时间被自己的“好学生们”带头给抛弃了。
其实也是蒙恬实力变强了,也懂得包容臣属,那些大臣们看到了新人,自然抛弃了老师。
现在,这些王绾昔日的得意门生们,就围着蒙恬啊。
而老王绾则像是秋日里瑟瑟发抖的树叶一样,蜷缩在自己家里等待随时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