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剧本的宋筠熙,早就把陈氏摸透了,她靠的是手里的二十二间铺子。
这些铺子本就是孟家的产业,是孟知行的父辈辛苦攒下的家业。
那时孟家刚刚发迹,商贾之家自古遭人轻贱,若没有官府作为后台,必然做不长久。
为了促成孟家与县丞的这桩婚事,纵使再不舍,孟家也是拿出了极大的诚意。
而这些铺子则是孟知行当初与她成婚时,孟家彩礼的一小部分。
当时这些铺子地段不算好,而且很多是小店,既要雇人,又要花很多精力管理,一不留神甚至可能倒亏。
县丞夫人想吞掉所有彩礼,又不愿贴一分嫁妆,怕面子上难看,便把这些“烫手山芋”当作嫁妆给了陈氏这个庶女。
谁知经过陈氏多年经营,随着阳州城的发展,这些铺子的地段越来越值钱,一个个都熬成了老字号。
尤其是这几年,孟家生意如日中天,连带着这些铺子生意也越来越好。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原书中,孟静雯冒充原主进京后,她的奢靡生活,大多来自于陈氏手里这些铺子产生的巨量财富。
但是宋筠熙也知道,一下全部拿走,必然会增加实施难度,所以她提出要十八间。
而且她还笃定,孟知行一定会同意。
果然,孟知行听完先是一愣,很快就理清了其中关系:这十八家铺子涉及三家金铺、两家酒楼、六家铁铺、五家米铺、两家当铺和四家药铺。
虽在孟家整个商业体系上来说,不算特别多,但商人贪婪的本性驱使着他,对这些给出去的财富,多少还是有些心思的。
如今这个赌注,她宋筠熙一个女子,太容易拿捏了,这些产业相当于在宋筠熙手上转了一圈,又重新回归孟家了吗?也是大好事!
一想到这,孟知行的眼睛都亮了,当下立即做了决定:“行,我答应你,就以这十八间铺子为赌注。”
陈氏震惊了,她都没答应呢,孟知行竟替她决定了!
这到底是谁的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