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一章 心有万万千

人间有剑 平生未知寒 2988 字 2个月前

就在这位大齐藩王喝酒的当口,小院门口,有人提着灯笼推门而入,是个中年男子,身形瘦削。

来到院里,自然就能看到那位坐在雨廊下的大齐藩王。

中年男子默不作声,而是转头关门,然后在墙角丢下一枚白色的棋子。

这才来到庭院里,看了那两片荷叶,开门见山,措辞极为强硬,“王爷,你本不该来这里,现在要立刻跟我返回京城。”

关堤抬起头看向眼前这家伙,只是微笑道:“李昆仑,按理来说,你这位隐麟卫的指挥使,才不应该擅离京城,来到这大霁京师。”

大齐开国之时,便设立隐麟卫,为皇帝监察百官,刺探敌国情报,其隐麟卫的指挥使,虽说只是三品官职,但权柄极重,文武官员,无不畏惧。

眼前这位,正是隐麟卫的指挥使,李昆仑。

李昆仑皱了皱眉头,将手中灯笼放在地上,似乎舍了尊卑,直接一屁股坐在他身边,恼火道:“王爷,若是被大霁皇帝知晓你在此处,你还能走得了吗?”

关堤微笑道:“他是登天,我也登天,知晓我在,又怎么样?过去打了这么多场都没输给他,怎么你现在觉得我就会输?”

李昆仑板着脸,“你知道这是不一样的,这边凶险,你自己应该知道。”

关堤不回答,只是拿出一个酒碗,笑道:“这仙露酒,如今可没那么容易喝到了。”

他给李昆仑倒酒一碗,对方不情不愿地接过去,一饮而尽,“王爷,师父已经布置好大霁这边的事宜,你现在就跟我离开,这边的事情,要徐徐图之,急躁不得,师父说过了,最多半甲子,就能让这座大霁乱起来,到时候再观望观望,看什么时候将大霁一举除之。”

关堤,准确来说,应该叫做高瓘的大齐藩王笑着摇头,“梁先生做了这么多年大档头,谋划自然不会出问题,但别的不说,你觉得本王如今在大齐的处境,还能撑得过半甲子吗?”

李昆仑一怔,犹豫片刻,就要开口说起一些大逆不道的言语,但尚未开口,高瓘便笑道:“李昆仑,在大霁京师,就可当自己不是大齐百姓了?”

这句话,绝不是轻飘飘的玩笑话。

李昆仑也听懂了,但这位曾在边军中跟眼前的大齐藩王结下深厚情谊的隐麟卫指挥使,仍旧有千言万语想说,“即便王爷可以不往前走,但只要愿意,也可以不往后退,也可保全己身。”

高瓘微笑道:“真要这么做,史册上如何写本王?是居心叵测觊觎侄子皇位的奸臣?倘若有朝一日,大齐要到倾覆之时,会不会有人说,大齐实亡于高瓘?”

“本王这过去几十年,被逼无奈做好人也好,还是真想做个忠臣也罢,反正都做了这么多年的忠臣了,现在要让本王去做奸臣,本王可不想被人说成首鼠两端。”

李昆仑只是叹气,他作为师父的关门弟子,两人关系可以说是亲如父子,所以有很多话,师父都说给他听过的,谈及王爷,自己师父曾直言不讳,说咱们这位王爷,被名声所累,画地为牢,不好。

但话是这么说,这位王爷决定了要做什么事情,别人能劝动吗?

眼见李昆仑不说话,高瓘喝着酒笑道:“傻得不行,你这样的家伙,居然也能做指挥使啊?”

李昆仑苦笑道:“王爷是知道的,虽说明面上是我做的指挥使,但实际上,都是师父说了算的,一切谋划都是师父定夺,我就是个干活的。”

高瓘笑着点头,然后拍了拍李昆仑的肩膀,“替本王转告梁先生,梁先生谋划,可以按着梁先生他自己的谋划来,不必顾忌本王,只是请梁先生记住一件事,那就是梁先生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是齐人。”

说完这话,高瓘站起身,就要转身回屋,但李昆仑忽然问道:“王爷,你和隔壁那个年轻剑修?”

高瓘转头看向李昆仑,“本王觉得杜千山死有余辜,不害我大齐百姓,害别国百姓,就不叫害人了?当然了,这么说起来,本王这曾马踏诸国的家伙,也是恶贯满盈了。所以,本王和杜千山,死了就死了,都没什么好可惜的。不过杜千山既然是梁先生的义子,梁先生要替杜千山报仇,也是理所当然,本王不会插手,只能说,各凭本事。”

说完这话,高瓘转身返回屋内,而李昆仑叹了口气,提起灯笼,收起那枚之前丢出的棋子,离开这座小院。

回到屋子内的高瓘点了一盏油灯,在昏黄灯火下,取出一张信纸,开始写信。

……

……

李昆仑来到一处小巷,闪身进入一座宅院,走过院中,推开一间屋子的门,然后也同样拿出信纸写就一封信。

写完之后,用秘法将其送出,他这才离开这里,去推开另外一间屋子的门。

屋子里有人,看到李昆仑之后,开口问道:“李指挥使,王爷如何说?”

李昆仑摇头道:“沈将军,你还不知道王爷那个性子吗?一如既往,劝不动。”

眼前男人,正是沈山青,他听着这话,微微蹙眉,看向眼前的李昆仑,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但却又什么都说不出口。

“别想那么多,此事让我师父拿主意,你我只需要听命行事就好了。”

李昆仑摇了摇头,很多事情,他也想不明白,既然想不明白,就干脆不想,这个世上有的是聪明人,就像是自家王爷,也像是自家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