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机匣和铳机的连接方式最为牢固,臣用其它门闩结构尝试了多种,都没有能胜过它,反而可能更复杂些。”
(毛瑟98K枪栓和门闩对比)
这话说得朱由检险些笑了,因为他最初给出的机匣设计,就源自毛瑟98K。
这种经典的结构后世的手动狙击枪还在沿用,哪是那么容易超越的?
吕祥想研究出一种比它更好的结构,难度可谓极大。
这让他安慰吕祥道:
“闭锁结构不如它牢靠也没关系,只要能使用正常弹药就行了。”
“单发火铳有弹仓长度限制,本来就不能使用加长弹壳的强装弹。”
“现在改进它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数量,性能上可以稍微放低点,不做那么高的要求。”
吕祥对此说道:
“最简单的机匣,就是活门火铳用的这种。”
“它可以铸造后打磨出来,上面连接铳机。”
“臣以为既然要装备这种火铳,那么连发火铳的机匣设计不用改,只需要改进生产工艺而已。”
这让朱由检沉思起来,思考在活门火铳出现后,之前提出的要求到底合不合理。
有活门火铳这种生产非常容易、成本也不高的火铳在,降低连发火铳的成本要求,似乎已不是那么必要。
再加上如今线膛铳管制造困难,使用这种铳管的机匣,成本高一些似乎也能接受——
要把最优秀的工艺组合,制造出最优质的火器。
不至于因为新设计出现某个短板,导致连发火铳的效能发挥不出来。
想到莫辛纳甘“脚蹬枪”的美誉,朱由检放弃了往回退的想法,叮嘱吕祥道:
“既然吕卿如此说,那就沿用原本的机匣设计。”
“但是一定要改进工艺,尽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速度。”
打算用这款火铳磨炼工艺,为将来生产更多的火器做准备。
吕祥高兴地答应,觉得总算不用为设计新机匣费心了。
然而事情还没完,新火铳的铳机,同样是一个难点:
“这种闩动火铳的铳机,需要在里面钻孔,安放击针和击针簧。”
“击针还好说些,制造它比较简单,坏了换一根就行了。”
“击针簧却比较麻烦,制造很难不说,钢材的弹性也不够。有时会弹不出去,造成发射失败。”
这是更严重的问题,也是设计太超前导致的。
当前大明的工艺水平,并不足以生产高质量的弹簧。
甚至击针都很难,有可能出现断裂等故障。
朱由检想到这种情况,就感觉一阵头疼,因为这意味着,连发火铳不是可靠的兵器。
这让他询问吕祥道:
“活门火铳也有铳机,里面的弹簧是如何解决的?”
吕祥回答他道:
“臣用铜锁上常用的簧片,代替了里面的弹簧。”
“但是簧片用于短的铳机还行,在这种更长的铳机上,就有些力有不逮了。”
说着他把活门火铳的铳机拆开,展示了一下里面的结构。
朱由检这下明白了,吕祥用V型弹簧片,取代了螺旋形的弹簧。
(V型弹簧和古代锁具机簧)
这种弹簧片的性能先不说,它能作用的距离,显然是有限的。
如果来回叠加,占据空间也太大,用在很长的铳机上不合适。
这让朱由检也无可奈何,只能道:
“多试验几种铜材和钢材,尽量想办法解决。”
“还有,和车辆研究所多交流,他们在研究弹簧悬挂。”
这让吕祥的眼前一亮,想到了大街上满处跑的人力车。
大部分人力车用的是板簧悬挂,它的成本比较低。
但是也有一些用弹簧悬挂,是作为试验用的。
从它们能承载一个人的重量来看,车辆研究所的弹簧制造水平并不低。
说不定就能解决他的困难,让他制造出合格的弹簧。
接下来他又提出了一些困难,朱由检虽然不能完全解答,却大多指出了方向,让他往哪个地方努力,或者和其他人合作。
吕祥满意地离去,留下了他带来的活门火铳模型。
朱由检也嘱咐他在尽快造出样铳,在初十的贵族聚会上举行一次评比。(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