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曳落河出击,瓜分大唐

大唐天将军 落叶凋谢 6235 字 4个月前

禽兽将军孙孝哲率领一万燕云铁骑,好干儿张忠志、安忠臣率领一万胡骑和胡人将领紧随其后。

使者先一步向崔乾佑传递命令。

当天夜晚,崔乾佑收拢潼关士卒,携带潼关的粮草辎重、牲畜等物资,离开潼关,前往陕郡,与援军汇合。

崔乾佑撤走的时候,故意“示敌以弱”,在沿途留下伏兵,希望唐军能渡河追击。

这种故技重施,没有使封常清上当,放任燕军离去。

翌日清晨,唐军的军旗在潼关升起。

李嗣业率领三万重甲步兵、陌刀兵、神臂弩手、步弓手进入潼关后,李瑄从长安传达军令,大军从风陵渡、大禹渡渡河。

李嗣业、张兴的兵马,出潼关布置在灵宝平原上,没有命令,不得擅自东进。

这是在向燕军亮剑!

即便知道燕军不会主动攻击。

李瑄不打算强攻陕郡山道,他在等即将到达的河陇主力。

两国用兵,攻心为上!

他清楚安禄山的软肋。

唐军和籴而来的粮食,也会源源不断地运输到潼关。

….

吐蕃,逻些城。

五月中旬,安禄山派遣的使者,终于到达。

安禄山的使者,伪装成购买蜀锦的商人,趁蜀地动乱,轻而易举地接触到吐蕃在西川的戍堡。

亮出身份后,被吐蕃人带到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面前。

“两位大相,大唐气数已尽,大燕当立。我家陛下知大唐欺凌吐蕃已久,特意派遣在下与吐蕃珠联璧合,共襄盛举。”

燕国使者向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一拜,开门见山说出来此的目的。

恩兰·达札路恭和玛祥·仲巴杰都熟悉汉语,言语交流没有障碍。

“我吐蕃自败于天将军之手后,恪尽职守,忠于大唐。请回去吧!”

玛祥·仲巴杰佯装发怒,直接下达逐客令。

“我带着诚意而来,吐蕃年年受唐军剥削,自家百姓无法温饱,唐军在河陇的步兵都有马骑。这谁能忍受呢?”

燕国使者微微一笑,他知道玛祥·仲巴杰是虚张声势。

两个大论一起接见他,一句话就将他赶走,这不符合常理。

“大唐有天将军,如铜墙铁壁一样,无人可以撼动。”

玛祥·仲巴杰的话也软下来。

外人怎能懂吐蕃人的心?

短短三年间,前前后后五十万吐蕃健儿,被俘被杀。

赞普尺带珠丹被天将军亲俘。

大论没庐·穷桑倭儿芒在刀兵下病死,大论悉诺藏在九曲身首异处,大论末·结桑东则布投降大唐。

二十多名万人敌的猛将被天将军手刃。

七名元帅,十几位名将被俘、被杀。

死去金字告身以上的贵族数以百计。

还有一些被俘虏的诸王、贵族。

吐蕃失去通颊、吐谷浑、白兰羌、党项、苏毗、奴刺等等附属,失去万里疆域。

最寒冷的时候,吐蕃青壮年直接断层。

九年时间,才勉强恢复一些元气,但和巅峰的时候还无法比较。

这哪能使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不慎重呢?

他们不是没听说李瑄叛唐。

得知李瑄引西域兵马至河西走廊,玛祥·仲巴杰欣喜若狂。

但也预料过河西、陇右的兵马不会抵抗李瑄,毕竟李瑄在此的威势深入信心。

李瑄长驱直入至长安,老皇帝必然被推翻。

更令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惊喜的是,大唐东北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也叛乱,并一路打下洛阳。

无比辉煌,威加海内的大唐,竟被边军吞噬地渣都不剩。

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中原王朝乱世,正是他们吐蕃的时机。

错过这次机会,一旦让李瑄统一天下,他们的日子会更不好过。

正如燕国使者所说,吐蕃早就受够连续九年的进贡。

每年要向大唐进攻一万匹马,一万头牛,十万头羊,一百车皮毛。

这使大唐陇右九曲、青海、柏海、积石等郡一举成为赋税重地。

大唐在这里搬迁数十万汉人,这些汉人百姓牛羊成群。

种植棉花也蔚然成风。

很难再出现冬天被冻死的情况。

加上九曲之地产量极高的小麦,让百姓们衣食无忧。

哪怕李瑄离开九年,百姓依然皆知李瑄的恩德。

除了李瑄的诗词外,关于李瑄的各族歌谣,不下数十种。

在这种情况下,吐蕃想北上收复九曲、青海,更为困难。

这也是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一直顾虑的地方。

他也害怕李瑄枪打出头鸟,再征伐吐蕃。

九年前的大非川之战,让吐蕃失去底蕴。

如果再败,吐蕃就不会再有机会了。

“大唐不是铜墙铁壁,它现在摇摇欲坠,我们只要合力一推,必然倒塌。”

燕国使者缓缓说道。

他是严庄的门客,按照严庄的战略,默认李瑄占据关中,取代大唐,不论称帝也好,掌权也罢。

不影响他们的战略布置!

因为时间差关系,燕国使者和玛祥·仲巴杰不知道大唐已发生马嵬驿之变。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是天将军取代大唐。你们燕国有多少兵马可以牵制天将军的兵力!”

玛祥·仲巴杰与恩兰·达札路恭对视一眼后,沉吟片刻,向燕国使者问道。

“我们燕军有五十万大军,现正在进攻潼关,不日即可将其攻破。”

燕国使者吹牛皮不打草稿。

他这么多说,不过是给吐蕃北上的勇气。

“五十万大军,使者是醉酒而来吗?”

恩兰·达札路恭反问一句,他经常与陇右军打交道,安禄山麾下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兵马。

“我家陛下原本就有精兵十五万,又得奚、契丹、靺鞨、室韦、同罗、突厥诸部、铁勒诸部、六胡州精兵,十几万相助。”

“大唐贵族穷奢极欲,民不聊生,想必大论也有所耳闻。河南河北百姓活不下去,我家陛下振臂一呼,应募者如云,又招募二十万兵马。可不就是五十万吗?”

“大唐可不是吐蕃,数千万众,大燕占领最富庶的中原,兵力充足。”

燕国使者信誓旦旦地说道。

实际上河南河北移民数十万后,压力大减。

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不太懂这些弯弯道道,对燕国使者的话将信将疑。

按照燕国使者的话,即便安禄山没有五十万大军,三四十万还是有的。

燕军也是边军精锐,猛将如云。

“我吐蕃如果出兵北上,会不会为你们大燕做嫁衣?”

玛祥·仲巴杰万分心动。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吐蕃不能在他手中强大,死也难以瞑目。

可玛祥·仲巴杰心里清楚,大燕在利用吐蕃。

“大燕皇帝是胡人,胸怀天下。只要吐蕃北上切断河西走廊,今后大燕与吐蕃以关中为界限,陇右河西归吐蕃治下。”

燕国使者向玛祥·仲巴杰承诺道。

说着,他还从怀中取出一份安禄山的诏书:“这是大燕皇帝与吐蕃结盟的盟约,有大燕的印章,我家陛下也亲自书名。苍天为鉴,大地为证,海枯石烂,盟约不变!”

玛祥·仲巴杰接过盟约,仔细观摩。

与燕国使者所言无二致。

如果可以成功,他们不仅能收复青海、九曲,得到缺失的百万人口、附属,还能吞并梦寐以求的河西、陇右。

那富庶的凉州城,那华丽的丝绸,那葡萄美酒,都将成就吐蕃的强大。

玛祥·仲巴杰又将安禄山的盟书给恩兰·达札路恭观摩。

二人一起联合执政多年,虽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但总体还算和睦。

恩兰·达札路恭也不再是一腔热血的将领,执掌大权后他和玛祥·仲巴杰一起打压旧贵族势力。

他们有同样的信仰,雍仲本教。

他们禁止佛教,排斥任何崇尚佛家的贵族。

这一点,和年少的赤松德赞不合。

赤松德赞从旧贵族势力那里熏陶,心中怀揣着佛教让吐蕃强大的梦想。

年少时无知。

随着逐渐长大,赤松德赞反感将他架空的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

“两位大论,趁李瑄抽调河陇兵马东进夺权之际,青海九曲空虚,应当机立断。”

“如果不出意外,回纥会进攻河西,帮助大军。”

为让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坚定意志,燕国使者将使者游说回纥的事情告诉他们。

“如果回纥占据河西,该归属于谁?”

恩兰·达札路恭面色微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