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霆锴从直隶赈灾归来,整个人都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他晒黑了,也瘦了一圈,眉宇间却少了往日的浮躁,多了几分沉稳与历练。
这次赈灾,他没有再摆郡王架子,而是真正深入灾区,与地方官员和百姓同甘共苦。他亲自勘察灾情,调度物资,安抚民心,甚至不顾身份,参与到搭建临时住所、分发粥食的劳作中。他的亲力亲为,赢得了灾民的爱戴,也让直隶官员们刮目相看。
赈灾的差事,他办得特别好。灾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百姓情绪也逐渐稳定。捷报传回京城,皇帝龙颜大悦。
这日,皇帝在内阁议事时,特意提及了直隶赈灾的功绩。
太子萧霆锐趁机奏道:“父皇,儿臣以为,二弟瑞郡王此次赈灾有功,亲力亲为,体恤民情,当得重赏。而三弟怡郡王在东南也有战功。儿臣斗胆提议,该给瑞郡王和怡郡王加封亲王,以彰显皇室恩德,激励宗亲。”
太子此言一出,内阁尚书们也都纷纷赞成。瑞郡王此次赈灾确实表现出色,而怡郡王之前的军功更是无可争议。
皇帝听了,心中甚是满意。
萧霆锴没想到,自己这一趟,还真的给女儿挣回来一个郡主位置。
皇后得知瑞郡王萧霆锴在赈灾中表现出色,且性情有了明显改变,心底正高兴不已。
她以为萧霆锴经过此番磨砺,终于能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野心,真正成长起来。
然而,就在皇后满心欢喜之时,她却发现皇帝反而忧愁起来。
这日,皇后见皇帝来自己凤仪宫也不大开心,便轻声问道:“陛下今日为何愁眉不展?可是朝中有何烦心事?”
皇帝长叹一声,眼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皇后你说,琳儿这孩子,是不是看上哪家公子哥儿了?”
皇后好奇:“陛下怎么忽然说起这个?”
“朕很欣赏今年的探花刘继善,这孩子虽然家里穷些,却是个相当不错的,容貌、才情、品行都是一等一的。”皇帝提到了刘继善。